大约是1948年的一天晚上,我听到收音机里传出了梅兰芳与马连良合作的名剧《汾河湾》。令我至今不能忘怀的是柳迎春那、在18年未能见面的丈夫面前的故意撒娇使性、强词夺理的“风搅雪”的“半老徐娘”的声口——“比得的!比得的!比得的——衣!”与“比不得!比不得!比不得——哦!”
我觉得一位京剧演员,从一出台表演起到进入后台表演完毕止。他(或她)即已进入了竞技的比赛状态。问题是,到底比得是什么?换句话说,他(她)们之间到底有些什么是“比得的”,又有些什么是“比不得”的?
我觉得舞台上举办的各类大赛和演出也罢,还是在观众的心目中长期积累的印象和认知的程度的比较也罢,所要比的,无非是演员的自身条件和他(她)们所掌握的各类“技”与“艺”的可听与可视的可直接感受与感知的部分。
“比不得”的部分,应是那些虽然同演员的素质与修养等有关,却并不等于就是演员现实艺术水平的组成部分。例如,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却并不等于名师的徒弟各个都高明;俗话夸赞演员事业有成,却定要冠以“家学渊源”的桂冠,殊不知这岂不是有些疑似“文革”中的“老子英雄儿好汉”的“血统论”吗?有一些人说“演员比到底,比得是文化底蕴!”这话看似不错,但是,也不尽然。如无正确的诠释和引导,它很容易将人引上只重学历,轻视实际能力和艺术水平的歧途;还有既是:人际关系代替不了实际艺术水平,反而容易把水搅浑,使机会主义有机可乘,使真正有水平者陷入失落的状态……这无异于自毁京剧这座长城!总之,一切非纯正的京剧艺术本身的因素,都不应是衡量和考核京剧演员艺术水平的标尺。至于金钱、亲属、朋友等因素请出来的“托儿”的故意的哄抬,那就更加等而下之了,最后,一定会“适得其反”的。

本贴由游园惊梦于2005年10月28日22:25:54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