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京剧艺术,戏曲界设立了各个奖项,什么梅花奖之类的,设奖少不了要运作,运作用了最时尚的工具—电视,最通用的办法—比赛,最常规的考核方法—计算,可在这节骨眼上,戏曲这“艺术品”难比体育,一不好称份量—比之举重,二不好量长短—比之跳远,三不好算分秒—比之跑步。翻开老脚本,用起了老办法—评比!戏曲可又是表演艺术,综合的项目手眼身法步等等实在太多,不若体育的活络项目跳水、体操稍还单一些,戏曲这评和比嘛就烦多了!
数十年间,相处人事关系,最令洒家头痛的,莫过于“评比”!往昔,教书匠老爸什么都教了,书法,读文章,为人要正直。可独独如何与人相处,老爸忘却了。日常相处尚好,谦谦和和,叙叙叨叨,一评比弦都绷紧了,一点小得益,冲锋的冲锋,陷阵的陷阵,虽则是强调评出团结,评出干劲,评出风格,可到关键时刻不行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鸡飞狗跳。数十年呆呆地看着评三好,评五好,评先进,评房子,评工资,评职称,闹不好快要拚命了。这评比,原指望褒奖先进,鼓励中间,带动后进。这评来比去,有时会变成“阶级斗争”,成了批来斗去。评比的实际成效——难料!
可真没有想到,这计划经济的产物,评比和批斗。原来的挛生兄弟批斗,随文革的结束退到幕后去了。可评比的生命力太强了,君不见唱戏的还将评比举得高高!也可能戏剧界习惯回头望传统,把以往的评比也稍带过来了。也因此,笔者的疑问就提出来了:戏曲用大赛的形式来评比合适吗?换个方式说:戏曲的可比性有多少?笔者观念上并没有完全否定戏曲的评和比,而且还认为策划者到今岁的大赛,是举办得最得体,最大方,而且比以往在形式上还颇有创意,舞美上也雍容雅致。但京剧用打分和金、银奖这样一种形式的“评比”,从本次来看,恰似己踏上顶峰。已很难有更新的创意甚或拨高。
纵观此番大赛,戏迷和观众多了有戏看,功德当属无量。可那个好,那个不好,在京剧论坛上就吵得不得了!认为演员取巧了,评委不公了,区域委曲了,京城、直辖“近水楼台先得月”了等等,等等……!其中多少也暴露了这样一种比赛形式,存在着某种不合理性,它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因素看来是并存的,它不科学,也开始显得陈旧。 京剧大赛它的可比性太困难了,度量的标准太难制定了,没有硬指标,不同的剧目,不同的流派,硬凑在一起比较,把穿大靠的杨门女将与“捧着肚皮唱”的荒山泪去比较哪个好?那简直是把评委放在火上烤!再则,贴隔壁两位评委一个打97.5分,一个打95分,这两分半的差额,是怎么衡量出来的?除了凭印象,还凭什么?在笔者外行眼里看,纵然内行再内行,怕也是难说清楚的。唱得优美、大方,什么亮丽、端庄、华贵,那都是一种感觉。我感觉不错,他感觉不好,还有人觉得一蹋糊涂,都可以产生。这好坏、远近、高底、进出、明摆着是“毛估估”!这“毛估估”嘛,真实性到底有多少?听惯了假话,倒也很习惯了!
京戏是一种娱乐,有人用它来教诲后生,有人用它来标高荣耀,可怎么说它还是一种娱乐。娱乐还是用娱乐的形式来比较。“摆摆场子”,“打打擂台”,“别别苗头”,比试比试。梅派大赛上梅派;程派大赛上程派。同一段戏文,同一段唱词,同一种流派,同一个时段,你也唱,他也唱,谁唱得好听,谁做得好看,谁想出来的服饰最得体,谁的造型最大方,众人口里出来,确实数某某某最好,兴许是可能的。不要好大喜功,不要端一大盆荤素十锦上来,单一一些,兴许是实际的。当然,还会有自恃“传统”、“新潮”、“各别”、“另类”的,仍会吵得不亦乐乎,有的人不吵难受,可这也要有,否则这世界也不“热闹”!
京剧的评比是如此难以周全,也反证出京剧艺术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多少精雕细凿,综合了本民族传统文化多少精华,这正如巴尔扎克所言:“雕塑和戏曲一样,是一切艺术中最难而又最容易的,只消把一个模特儿依样葫芦的捏下来,便可以成为一件作品。但是要给他一个灵魂,把一个男人或女人造成一个典型,那简直和普罗曼德盗取天上的灵火一样困难。”传统戏曲的历久不衰,与新编一时轰动的最大区别,从巴某这段话中,很值得我们自己去揣摩!
京剧虽不能说己经成了一门几乎没有市场的艺术,但是这市场的面,实在己经占得不多。策划大赛的先生们把评比的形式完善又完善,颇费周折。但评比这样一种形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早己暴露了它的严重缺陷,到了市场经济的今天,评比虽则种类繁多,但绝大部分只是单一品种的评比,象戏曲特别是京剧这样一门综合性艺术的比较,应该有新的考量,以及新的思维模式。京剧艺术,电视戏曲的运作要寻找新路,这新的考量和新的思维模式,乃至寻找新路究竟怎么去做?“评论家”翻翻嘴唇儿,那亨那亨,如何如何,是最容易的,况且“评论家”水平,似乎也永远比实干家“高”,可具体地如何去筹划,还得祈望实干家们去做!象笔者嘛,杂谈杂谈,倒也轻轻松松!
2005.10.15
本贴由鹧鸪天于2005年10月15日07:12:46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