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家从小所受教育,关照我应该佩服这个,佩服那个,人渐长大,见嘱我佩服的人这个倒了,那个底细原来不过……。弄得我只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谁个有本事,恰是真才学。尔今只把前辈老先生翁偶虹。尊似神明,时念心中。
老先生在编剧生涯中,淡淡前言,笔者为记着,归纳句八: 嗜戏曲粉墨登场, 写评论妙笔文章。
编剧本似有神助, 不冠名导演亲掌。
设锣经鼓板暗拍, 作检场八面提纲。
定扮相衣着式样, 跑码头后台把场。
这五十戴个中甘苦,老先生自叹,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先生有两本书:《翁偶虹编剧生涯》、《翁偶虹戏曲论文集》。也见过一二篇记念先生文章,所见不多,物以稀为贵,老先生又早已作古。 笔者能算老几,论坛上吆喝几句,抱拳对坛上诸君:洒家也话说翁偶虹。
以时尚色眼,先生文凭几何,不高也不多,忙百余剧目,可能从未有闲暇思量过;肚皮里装多少墨水,五颜加六色,那些玩意儿,尔今多少人会认为有用?而先生囤积,真可谓店小货色足,恰似百货部。开列名目,实难再省略,文字仍有一千多!
先生“五岁读书,略识之无。中学习英语,晚间上夜学。但是,兴趣所在,却叛悖严命,偏偏酷爱古典文学,尤喜骈文。课余之暇,先从《六朝文絜》、《昭明文选》读起,次第背诵唐宋四六,清代八家,什么袁枚、阮元、陈维崧、吴锡麟等人的著名篇章,直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自序》,都能背得滚瓜烂熟。”
“一边诵读,一边习作,寿序、墓志、游记、笺启以及演连珠,无不试作。逐渐觉得还不过瘾,进而学写律赋、古赋,又将音韵方面的知识,提到学习的日程上来,什么词步印脚,平、仄、阴、阳、双声叠韵,出韵犯音,都要弄通。尤其是一部《平水韵》,北人读来,一东二冬,三江四支,八庚九青,三肴四豪,“平上去入”、“入”转“三声”,必须从师指点,强记心中,我对此虽然耿耿于怀,却找不到科学的根据,只得强记死背。幼年脑力尚健,记准一字,便是一字,到老不忘。当时认为这是个既苦且僵的工夫,而在无意之中,却打下了如何能使文字声调铿锵、音协韵妥的基础。”
“律赋是大块文章,律赋通了,写些绝句律诗、词曲小令,在遣韵用字方面,就觉得容易多了。今天看来,写剧词的起码要求不外于文采多姿、声顺字响、上句开辙、下句叠翠,我以诗词赋曲工夫而施于剧词,单就选辙押韵,可说是出期余绪的。这一段过程,也就等于开一个店铺,囤积一部分原料的过程。”
“ 一九二九年,我于京兆高中毕业,专意在家写作。我鼓足勇气,向各报投稿,居然应选;后又同时担任几家报刊的长篇小说连载的写作,每天上午写作即毕,下午便如鱼入海,大唱其戏。”
在这一个时期里,我每天辛苦写作得来的稿酬,竟有一大半用在唱戏的开销上。但这也是一个积累过程,使我对于后台的一切细节,深有所知,为以后编写剧本,打下一个能与演、共同排演的基础。”
“但是在清间桌旁,静听而思,思而有行,这就给我提供了研究、分析的广阔余地。因此,我对于每出戏的结晶所在,逐渐,进而浮想联翩,对于完成这些名剧的编者和演员,产生了一种歆羡而探索学习的心理,如此揣摩,不期然而然地给我后来亲手编剧打下了一个探讨剧本结构的基础。这也正如同要开个店铺,再一次地积累了一些原料。”
“当我畅演于红氍毹上,酣歌于清音桌旁的同时,并没有因为酷嗜演剧而冲淡了我喜爱古典文学的兴趣;只是爱到演戏的影响,逐渐偏重于阅读浏览元明杂剧、明清传奇、“关、王、白、马”、“一人永占”、“西厢”五剧、笠翁十种,虽非尽得精华,也可以说是尝遍知味。”
“我觉得祖国的戏曲艺术,在文学价值上,并不下于诗骚词赋、子史说部。银矿虽然词句稍逊,但其白描手法、组织艺术,有的是超越前人的。”
“遍读莎士比亚、莫里哀等外国戏剧大师的名作,要是以京剧为鹄的,掂一掂它与西洋名剧的份量究竟相差多少。当然,从剧本上看,这些世界名著,彪炳千古,难与比拟的。然而,用客观的艺术价值来衡量,京剧却有我们中华民族很多很多的特点和长处。我想只要从编写剧本,到舞台演出,去鞠存精,经过一番整理工夫,使这些特长发扬光大,祖国的京剧未尝不能立身于世界戏剧之林。”
“当时,我出于偏爱京剧的心理,遍诊它的盟友古人、洋人的脉息,再与京剧的脉息互相印证,以便为它治病,为它健身,为它壮气,为它争光,在这样一个较长的过程中,我遍读古本、西籍,无形中为我后来的编剧,打下了一个略通古今中外戏剧作品的基础,又等于为那座店铺,积累了一批原料。”
笔者引证材料千余文字,实难忽缺,看懂这位前辈老先生的书和文章,了解这位前辈老先生的文章内涵,明白这位前辈老先生五十余载的编剧生涯,就更让人深刻体会前人做事,确实是厚积薄发,并不是一蹴而就。 笔者至所以深为折服这位前辈老先生,每当自叹自悔,自其自艾之时 ,细细思量,为人大都时间,怕是化在岸边,观弄潮儿“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时候多,而且连水花都不想溅一点自家身上。与前辈老先生比,我辈观潮儿而已,指手划脚,说来轻松,长时间在自以为是地摆弄再摆弄。
古弄潮、今冲浪,我们在电视中看,电影中观,夏威夷的大浪,高高卷在冲浪者头顶,人似从时间隧道中冲出,娃娃们曰:好爽!看人挑担不吃力,事儿当不同,意思一个样。
笔者读翁老先生著作,跨第一步台阶,早己是气喘吁吁,不胜重负。这天外有天,翁先生五十年编剧生涯,留下多少真知灼见,绝妙文章。时下多少涉及京剧前途、命运,先生似早己了就、感悟、参破!
平生少才学,学不会终须弄个一懂、半懂,步步登台阶,细细解读翁偶虹。
本贴由鹧鸪天于2005年6月22日23:41:10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