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出新戏到另一出新戏用多久?替张建国掐指头算算:三年吧。
排新戏不是件讨好的事,至少市场是如此,不过任何一个演员都不能对新戏置若罔闻。在京剧界,张建国算是恢复传统戏力度比较大的,但恢复只能在排新戏的空当进行。对于演员来说,新戏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梅花奖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新戏。2000年之前,张建国演了一堆的传统戏,囊括了国内几乎所有奖项,但就是跟梅花奖无缘。直到跟一批“梅花”齐聚中戏研究班,才算纳过闷来,那届研究班里,最早拿到梅花奖的是天津的王立军(1986年),其次是孟广禄(1987年),然后是于魁智(1989年)。张建国的毕业作品《油灯灯花开》,成为他2002年获得梅花奖的几乎惟一依据。“油灯”突出的是思想性,不过张建国的两段唱腔至今令人难忘,奚杨交融成为了最大的特点。
“新编京剧一台比一台‘辉煌’,不过那些‘思想很深刻’的大戏,在戏迷中却很难流传。”张建国的长期搭档邓沐玮说。新戏本来就不是用来流传而是用来应景,不仅仅演员需要领导也需要。张建国下月上演的又一部新戏《秋色渐浓》,以95年前的辛亥革命为背景,反映了一个小家庭被大形势裹挟下的命运,95年后,演员和非演员仍然没法摆脱时代大潮的左右。
时代需要“大场面”,新戏就叫着劲地干。上京走在全国最前列,紧随其后的是北京,就算相对含蓄的中京,也为张建国砸出了《泸水彝山》,目标是2005年京剧艺术节金奖。《泸水彝山》并不是最奢华的新戏,它跟北京的《梅兰芳》投入并非一个重量级,两出戏毫无悬念地一同获得了金奖。《泸水彝山》给人的最大感受,是主角不能控制局面,空前的混战实况和震耳的锣鼓声成为了主旋律。
将于5月份上演的《秋色渐浓》,不知有无明确的博奖趋向,但选择一个“小桥流水”的搞法算是迷途知返。一个几近没落的书香门第,一条爱恨情仇的故事线索。还有,一个精炼到不能再精炼的6个人的班子。把小人物演活,认真弄几段动听的奚腔,这个要求不算高吧。
已做好了准备,下月16日晚首演时,我会等在长安大戏院门口。
本贴由霸王不别姬于2006年4月20日18:49:23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