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话系统包括普通话,普通话只是现在的官话。历史上中国曾出现不同时期的官话,远古时期语音就有"雅言"以别民间方言。"雅言"与书面语不是同一概念,它是指语音系统,一般与都邑所在地语音有关。汉唐时期,中国的官话必定与当时长安语相同或接近。六朝时以广陵(治今南京、扬州)语为官话。宋代官话必定采用洛阳-开封一带语音为依据。
京剧所依据的官话系统,是遵循了昆曲的传统,以产生与金元时期的官话--中州韵为依据的,而金元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北方,以开封、大都(现在的北京)中心。京剧的剧目以传统戏为主,采用中州韵的最大好处在于:1、以示"古";2、消弭地方性。虽然京剧形成和成熟在北京,但如果纯用北京话,不免有地方戏之感,采用各地均不流行的"过去式"官话语音中州韵则有超脱地域作用。再者,京剧形成之早期,北京话并未正式定为"普通话"。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政治、文化中心大部分时期是在北方,历史上的官话相同也必然多以北方话为依据。即使的现代,在全国八大方言区中,北方方言区的地域最广,占了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除了华北、西北、东北广大地区外,还包括四川、云贵等西南地区,都属于北方方言区,甚至江南的南京、镇江等地也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淮扬次方言区。在整个北方方言区内,行千里路,语音虽然不同,但发音相似,基本互相能够听懂。而南方广大地区,语音差别较大,几百里外,甚至几十里外相互之间交流就像听外语了。这也是必须以北方方言语音作为官话依据的重要原因。即便在明清传奇中,也明显地存在以北为"上"的倾向。昆曲又称"南北曲",有南曲套曲、北曲套曲以及南北合套曲。在南北合套中,必以北曲为上,南曲为下。如《长生殿·惊变》中,主角为唐明皇,唱北曲,而杨玉环次之唱南曲;而该剧另一折《絮阁》中,杨玉环为主角,唱北曲,而唐明皇及其他人则唱南曲。
"官话",为"官"之话,原为官场行政所需,历来为国家行政所重视。继秦·始皇帝统一全国文字(小篆)后,隋·炀帝令全国统一口音。千百年来,南北语音逐渐变化。清·康熙帝因听不懂某粤籍官员汇报,责令全国之仕及应试者,不会官话者不得为官。如今推行普通话,是与历代政府的做法一脉相承的。
当然,随着现代戏的较多出现,采用普通话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京剧仍然没有脱离"官话系统"。但这与评剧、北京曲剧等纯用北京话的地方戏有着根本不同。至于龙江剧、吉剧,所有的语言是近似与普通话的东北方言,不能称为官话。

本贴由jyl于2002年5月29日19:14:12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