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央视戏曲晚会富有新意之一,为从辽宁正式调入北京京剧院的迟小秋,以程派《红拂传》载歌且舞剑的一曲“南梆子”亮相,体现致力挖掘遗产,勇挑传承重担的精神,令人惊喜侧目。
在笔者记忆中,廿五载前应王吟秋老师邀,在延安剧场(现已恢复共舞台原名)楼上客厅与他作访谈时,瞥见坐椅旁放靠着云帚与双剑。遂获悉作为程门嫡传弟子的王老师在沪复演《锁麟囊》刚获成功,于身体康复、心情欣慰之余,又着手整理程砚秋先生早期名剧《红拂传》。他每天晨起,即赶到剧场抓紧吊嗓,一边复习剧中的云帚舞和剑舞。我意识到此乃程派戏迷盼望已久的好消息。王老师言罢提握双剑,移步客厅中央,凝神静气,轻声哼唱,用较慢节奏走了一遍圆场,这段“南梆子”迄今我仅记得末句散板“这一别再相逢不知何年。”虽显低回简练,却是柔情悱恻,余味深长。对我们以往看惯梅派《霸王别姬》剑舞的人来说,精通中华武术拳路的程先生所设计的主角红拂女(张凌华)的剑舞,有独辟蹊径、另有一功感觉。
据王老师介绍,程砚秋一生得遇罗瘿公、王瑶卿、梅兰芳三大恩师,该剧剧本出自罗瘿公先生之手,剑舞构思确实亦缘起与梅先生《霸王别姬》的友好竞争。1923年初,年近廿岁就已成名的程砚秋,结束在沪上演出返京后,与王又宸合组成“和声社”,罗瘿公倾力为程夺身定制、亲自编写《红拂传》、《鸳鸯冢》等6出新戏,一炮又红,声名大振;而创腔与排练全部由王瑶卿先生承担,因此《红拂传》的成功,和程的三位恩师无私提携皆分不开。
遗憾的是,一直等到王吟秋老师几年前不幸突遭遇害去世,还是未能看他了却演出《红拂传》的心愿。而再传弟子迟小秋此番接过老师双剑,小试锋芒,不同凡响。吾辈程迷,岂能平静?那么,期盼在北京京剧院领导大力支持下,迟小秋紧接着能有《红拂传》的全剧演出。比起一般只能演少数剧目便自称正宗的“流派传人”,我以为迟小秋的从艺抉择、迈出步履,似乎更踏实、勤奋一些。因为学习程派艺术,光能演程先生中老年时期代表作品是不够的,如深入了解、继承先师早期成名作,就可以全面掌握流派的历史文脉和发展特点,对拓展提升个人的艺术视野与综合竞争力,绝对大有益处。程砚秋、王吟秋诸位前辈当笑慰矣。以此类推,今天的学艺条件无论如何超过前辈们的当年科班,其它流派定也会有同样勇敢的年轻继承人出现,新年里的京剧事业就必定会呈现红红火火、兴兴旺旺局面。
2006年2月23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