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对昨晚的京剧节开幕式没抱什么希望,原不打算领教,眼不见为净,何苦自找不痛快!可是,一位网友一边同我聊天一边评说(晚会的)即时观感,无奈打开电视验证一番,才算又一次领略了编导们的老调重弹!

果然不出所料,又是劳民伤财的西洋交响乐加大型舞蹈。

我真搞不懂,京剧晚会为什么不突出京剧传统的乐队非要生硬的塞入交响乐队呢?莫非好心的编导是为了加强声势吗?结果是,不仅戏歌是歌味,《蝶恋花》是歌味,连老的《锁麟囊》、《野猪林》等名段听起来也变成了歌,京剧本来的古朴韵味荡然无存!听听余叔岩老唱片倒没有西洋乐队伴奏,《战太平》“头戴着紫金盔齐眉盖顶”一句,气势哪个能及?其实,观众听的是角儿的唱,交响乐的声音掩盖了角儿的声音,听着怎会过瘾?其次,西洋乐队 演奏的节奏、强弱相对比较稳定,而京剧的唱腔尺寸、劲头却时常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不能一一反映在曲谱上。京剧伴奏是傍角儿的,少而精的乐队能够随时适应演唱的变化而庞大的交响乐队却只能按照确定的曲谱去演奏,演唱者不但不能驾驭乐队反而只能为适应乐队的演奏而“伴唱”。这样一来,戏不就越来越象歌了吗!文革中,《交响音乐沙家浜》、《钢琴伴唱红灯记》失败的前车之鉴不应当深思吗!

我还不明白,那成群结队的美女表演的舞蹈是为了填补空荡荡的舞台,还是为了解决演员生计而多安排几只饭碗?京剧晚会看的是京剧——京剧的唱、念、做、打、舞。如果要舞也应该是京剧中的舞,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那些不伦不类的舞姿似乎与京剧毫不搭界,也无丝毫观赏价值,莫非真是编导用来填补空荡舞台的?

编导先生们不会不知道,京剧是写意的艺术,京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虚拟和夸张,舞台上一个演员带领4个龙套可以代表千军万马,空荡荡的舞台可以是战场、可以是树林、可以是海底……,这一切全靠角儿的表演,正是这貌似空荡的舞台提供了角儿发挥表演才能的空间,谭老板在《碰碑》中的表演使得酷暑在台下看戏的梅兰芳感到了浑身寒冷,《三岔口》在明亮的灯光下的表演,却使观众确信是黑暗中发生的打斗,……。艺术家的高超表演可以使空空的舞台满台生花,相反,纵有满台舞女作陪衬,拙劣的表演者给观众的感觉依然是空荡荡的。如果不是剧情的需要,满台舞女反而会使演员感到碍手碍脚无法施展技艺,使观众感到舞台凌乱影响看角儿的视线。如果编导不是为了解决演员生计而多安排几只饭碗的话还是把这些舞女节省掉为好。

话说了不少,只怕难以说服那些聪明的编导们。难!因为,如果不那样搞,要他们何用?一台晚会,只要安排一下戏码,弄几段清唱、几出折子戏,分派一下演员就可以了。这一来,导演失业了,大投入不用了,大把的钱随之泡汤了,——谁会干这种傻事?还是别管怎么败坏京剧,继续去搞劳民伤财的晚会吧!美其名曰:振兴京剧,与时俱进!不过有朝一日京剧被这帮人振兴到成为新歌舞剧,真正的京剧可能在大陆上就难寻了!呜呼哀哉!

本贴由撕边一锣于2004年12月02日22:46:32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