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今年《中国京剧》第五期“京剧沙龙”的漫谈关公戏的文章后,不禁回忆起我的父亲白玉昆先生在不同红生戏中饰演的关老爷形象。
父亲十八岁出科后,独闯上海滩,一待就是二十年。这期间他创造了许多舞台形象,如:《天雨花》中的大嗓小生左维明,《疯僧扫秦》中的疯僧,特别是疯僧的台步别具一格,姿式优美犹如舞蹈般的美丽。还有二本《七擒孟获》和《收姜维》等……。父亲一生致力于京剧事业的改革,他的红生戏宗法王鸿寿老先生,但不拘泥、不保守,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关羽的脸谱、服装、表演加以创新。首先他在关羽面部的右上方勾个小月牙,左上方画个小圆点,中间类似一杆戟倒挂在二眉中间,父亲说这个谱式代表关羽赤面、日月、丹心。同时他又对几出关羽戏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增删。《古城会·训弟》,多数人演到刘关张团圆为止。父亲则遵循《三国演义》中刘备不在古城的情节,演出时不上刘备,乃是俩位皇嫂讲情,演出效果更加感人。张飞初遇关羽时提枪就刺,多数演法此处关羽唱段[二六],而父亲则根据自己嘴皮快的特点,改唱[导板流水],观者潸然泪下,报以热烈掌声。
有一次,父亲在丹东临别纪念演出,最后三天贴出《千里走单骑》,竟然连续加演了十八场,变成了临别纪念十八天,可见观众对父亲红生戏的喜爱。父亲常说:“同一出戏要演的与众不同,保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在《走麦城》中父亲演出了关羽生龙活虎、五虎上将之首的英雄气概。因为此刻正是关羽威震华夏的时节,决不能把关羽演得太苍老。父亲说:“关羽在死后才成了圣人关帝,活着的时候他是人,我们一般演的戏都是他活着时候的戏。”从中箭刮骨疗毒以后,同前面就要有所区别,父亲根据人物的需要改换成一身绣着孔雀眼的改良靠,特别漂亮,父亲素有"行头白"的美誉。从打襄阳、败麦城、旗牌下书议和吕蒙逐渐变得苍老了。在关平杀死旗牌,军心离乱的情况下,父亲加了一大段劝军的念白。长达十几句。由于父亲嘴上的功夫相当深厚,吐字清晰。尖团分明。人称“杨瑞亭的腿,白玉昆的嘴”。这段念白,正好表达关羽此时此刻的心情。从深沉到激昂,直到最后说要与麦城共存亡,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几十句念白中充分展示出来,使观众的心紧紧地和剧中人连在一起。这就是父亲平时讲的,唱戏要加点“维他命”。另外,陷马坑升天一场戏也非常精彩。当三通鼓后,马童拉马和关羽同时小磋步由后台磋向台中,这时单腿小垫步原地不动,紧接下岔,关平半个圆场面向后台念完:“启父王,赵磊将军死在万马军中!”三人同时变脸亮相,全台灯亮。这时只见父亲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瞪,全身一动不动,就像雕塑一样。这个亮相起码要“定格”三十秒钟,最后在吴兵魏将的喊杀声中,父亲先扔了青龙刀,脸向后台,走一个离地二尺多高的“肘棒子”,做最后一个高难动作结束全剧。1957年父亲已是63岁高龄了,演出此剧时仍走这个“肘棒子”,可吓坏了人,直到观众见到父亲坦然自若的谢幕才放下心来。父亲生前好友李洪春先生曾在一篇谈“红生戏”的文中特别提到“白玉昆的红生戏是自创白派。”
(摘自 《中国京剧》杂志 2004.10)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