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因为一张帖子,导致论坛上的诸公口诛笔伐,把看热闹的种种劣迹都进行了坚决批判,从顽固到戚戚小人,最后竟然落了个轻薄的名声,亏得老妻未见,若被看见,只怕看热闹是免不得的要练顶灯了,今日进得论坛,赫然看见鹧鸪天先生的唱和,感先生之意,纵然再冒天下大不韪,也得回这帖子,于是咖啡一杯,再胡扯几句,就算再挨骂,有同病相怜之鹧鸪天先生,足矣,盖虽与先生远隔千里,终饮一江之水,春水东流,浮香千载,凤凰台尤在,谁唱千年感慨。
先生所言之春闺梦,余虽未亲见,但可以想见,近年来京剧界尽以此为改革,数年前,有宋昌林的春秋霸主,取消了大多数的上口字,一听之下,只觉得全无抑扬顿挫之感,肉头肉脑的,再看看舞台上面,人数众多,灯光烦杂,只觉得气闷难耐,无法忍受,到后来张克的胭脂河,舞台上面也是乱七八糟,好在张克的唱还不错,终于耐着性子看完,终究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至于泸水彝山,号称100人同时出现在舞台上,我已经没有勇气再看了,到图兰朵,更是害怕,如此下去,不知道京剧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变得我们这些老朽再也无法接受,变得不是京剧,抑或变成追星族们的宠物,但是不管怎么说,那不是京剧。
先生提到张火丁的春闺梦,用探阴山来形容,悲惨惨,惨悲悲,阴风绕,透骨寒,离开就有人来反驳,说春闺梦本来就是要那样,其实这不过就是偷换概念而已,先生所提是布景的效果,而批评者却认为先生要追求大团圆的春闺梦,其实这也难怪,毕竟京剧的表现形式需要理解,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比之西方的写实,是写意的,如果古希腊的天使必然长上翅膀,似乎有翅膀才能飞,而中国的飞天却没有翅膀,可就那么飘浮着,谁也不能不承认那是在飞,因此在京剧的舞台上面没有黑,却有黑夜,没有阴山却有阴山,那种悲惨是从唱腔,身段上面表现出来的,而不是给观众一个阴森森的气氛,用实物来进行所谓的烘托,春闺梦的悲,寒是来自于观众心里的,而不是来自于眼见台上的阴森恐怖,试想,京剧舞台不过那么大一点,再怎么营造阴森恐怖的气氛,能和电影相比吗?看看那个木乃伊,几个镜头就弄得电影院里面一片惊叫,京剧能到达吗?采用这样的背景,无异于以尺之短争寸之长,第一次听程先生的春闺梦,虽然在大热天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那种冷,真是透骨寒,那才是京剧。
目前京剧话剧化的趋势,很可能导致京剧的全面消失,过去的京剧讲究唱念做打,而一旦话剧化,首先念是无所谓了,都变成了普通话,演员再也不用担心念白了,俗话说,千金念白四两唱,念白本来就够演员头疼的了,现在一旦去掉,轻松不少,再说做,如先生所言之六月雪,禁婆子正襟危坐于台上,做也可以省了,再加上光怪陆离的灯光,伴舞,做不做都无所谓了,做好了也看不清,做不好了也有人遮羞,再说了,话剧当中哭就得咧嘴,泪如泉涌,笑就得哈哈哈,这样一来,周瑜也不用耍翎子了,杨四郎也不用哭堂了,多方便啊,只需要那么一笑一哭,多少烦杂的做功都不用了,至于打,曾经见过一次电视里面的三岔口,台上全黑,只有两个聚光灯跟着主角动弹,到真是黑灯瞎火了,可惜完全没有了过去的那种意味,没有了那种紧张,看见聚光灯一动,准知道俩人要碰上,50年代张云奚去法国演出三岔口的时候,法国人对这种在大亮的舞台上面虚拟伸手不见五指简直佩服的要命,说是一种超级浪漫主义,其实他们不知道,中国的文化本来就是浪漫的,所以才会用虚拟化的手法来表现那些烦杂布景所不能表达的深意与内涵,可是为什么偏偏自己要放弃这种优势呢?非要用一舞台的假布景来坑人,实在是想不通,最后来说说唱,说真的,现在也就剩下唱,叫人觉得还是京剧了,可是唱则必戴上小麦克,而再好的小麦克也会出现失真,没有层次感,再加上声音巨响,我辈只有落荒而逃的份儿,不过从建筑学的角度说起,过去的戏园子都得考虑声音问题,记得人民大会堂刚落成的时候,梅先生还去唱了戏,诺大的会堂都能听清楚,以此检验了其优良的声学性能,现在的剧场究竟考虑不考虑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如果考虑了,演员还要依赖小麦克,那就是自己跟自己放水,如果没有考虑,倒是有情可原,只是在粗制滥造的剧场唱粗制滥造的京剧,简直就是坑害人。
唉,想来如先生与吾辈这等老朽,早已不能适应这种改革发展,因而也早该闭嘴闭眼,爱看啥看啥,爱听啥听啥,为京剧担着心,说改革这样不对,那样不对,偶像演员这里唱的不对,那里唱的不对,引来一阵骂骂咧咧,自己血压升高不说,还影响别人的心情热情,罪过大了啊。
本贴由看热闹于2004年10月26日20:24:59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