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由生活报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齐鲁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有幸邀请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春秋。作为梅派传人和家喻户晓的“红嫂”的表演者,她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为我国的京剧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记者近日慕名对张老进行了采访。
人老心热诲人不倦
在山东省艺术学院戏曲系教学楼里,京胡与月琴相和,生旦净末丑齐唱,一派梨园热闹景象。记者在一间排练教室里找到了张春秋。满头银发的京剧大师正在给她的学生们说戏,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反复推敲,一丝不苟。
退休之后,张老在山东艺术学院附属中学带过不少戏校的学生,目前她还在山东艺术学院戏曲系收了三个“弟子”,三个女孩子是山艺戏曲系03级、04级的本科生。学生们目前正在参加期末考试,作为指导老师的张老一个周要为弟子们上七八堂课,“我现在只带三个学生,多了我受不了,教起来就很吃力了。”
张老坦言现在的孩子学戏跟他们那个年代大不一样,“我们是在地狱,现在他们是在天堂。”据张老回忆,她8岁那年便登台演出,取艺名艳春秋。以前学戏十分艰苦,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戏班子里的演员们均在露天练功。一年365天,天天早上5点就起床,到天井去跑圆场、压腿、拿顶……每当张春秋拿顶时,养父张远亭便开始烧上一炷香,只有待香燃尽后才能下来。有时出了差错,脾气火爆的养父就将她往死里打。
张老说:“我那时候学戏不叫学戏,叫打戏。但那时候有一个好处就是练功、学戏、演出三步走完后就有实践的机会,学戏没几天就要上台演出。但现在学戏的孩子只是在练了半年之后考核一下、彩排一下就完了,实践的机会太少了。”除了缺乏实践之外,张老还特别忧心当前的戏曲大环境:“现在学戏的孩子也很难,不是说我热爱京剧就一定能进剧团做职业演员,剧团也是挑挑拣拣,有的学戏的学生就这样改行了,现在的京剧包括戏曲需要那些有事业心的能为艺术献身的孩子。”
欣然赴约“红嫂”助兴
和记者见面后,张春秋欣然接受了生活日报等单位主办的齐鲁名家名段演唱会的邀请。“现在我还断断续续地参加演出,有些演出活动我尽量能参加就参加。当然和广大戏迷朋友的见面机会少多了,这次活动我一定要去。”
张老在本次齐鲁名家名段演唱会上,准备好了两个唱段,一个是电影《红云岗》选段“为亲人细熬鸡汤”,另外一个就是《贵妃醉酒》,两个唱段都是张老的拿手好戏。1964年,山东要排演《红嫂》和《奇袭白虎团》两出现代戏,其中红嫂由张春秋出演。“我接受《红嫂》这个演出任务的时候是38岁。全省挑演员把我挑来了,排戏只有20天,非常紧张。那一年的夏天济南还特别热,唱腔是生的,台词是生的,头一天背的台词,第二天又改了。当时我的压力非常大。”
山东的两部京剧《红嫂》和《奇袭白虎团》后来很快在全国打响,那时评论《红嫂》是玲珑剔透,《奇袭白虎团》是声情并茂。1964年,文化部决定将《红嫂》拍成电影,后来因文革等原因,直到1976年9月才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竣。历时十几个春秋,当时的红嫂已经变成红奶奶了,但张春秋塑造的红嫂这个人物依旧栩栩如生。“续一把蒙山柴炉红火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的二黄唱腔现在犹在许多戏迷的耳畔回响。张老说:“《红嫂》这出戏带给了我太多美好的回忆,这次演唱会上,我就多唱几段《红嫂》的戏吧,也算是给老戏迷们助助兴。”
戏如人生退而不休
张春秋退出舞台已经20多年了,但是人退了,心还留在舞台上。张春秋把她的这种状态称之为“退而不休”。其实,张老的身体一直不太好,神经衰弱是她多年的职业病,她只能靠常年吃安眠药来保证睡眠。“你看我排戏时候好像没病似的,其实也是硬撑着。不管是振兴京剧也好,发挥余热也好,我能做的还是要做下去。”不过,年近80岁的张老有时候也确实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授课讲戏对她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也是快80的人了,送完这几个学戏的孩子,我就不能再教下去了。”
除了带弟子学戏,张老的家里经常也有票友造访。除了照看儿孙、侍弄花草之外,张老退休之后最大的爱好就是和票友们说戏,“其它我就没有什么嗜好了,过去跑码头跑惯了,人的思想就在舞台上,就在业务上,现在我连游山玩水的兴致都没有。”在张春秋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她不仅演旦角,老生、小生、武旦、花旦甚至花脸都曾饰演过,舞台下的她,也经历过大起大落,有喜有悲。正如京剧名段中所唱:“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摘自 《生活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