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院迎来了50岁诞辰。这漫长的半个世纪,对于中国京剧院绝不等于10个5年或5个10年,也不仅仅是染出了几代人的白发。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培养出的一代代艺术家,创作出的一台台享誉世界的戏剧精品,无不在见证着中国京剧院这50年成长的经历。除了中国京剧院二团团长邓敏带团出国演出无法接受采访,其他两个团的团长于魁智、张建国和张火丁工作室的“领头人”都谈了他们今后的打算。听起来,记者觉得这是作为“娘家”的中国京剧院收到的最重、最有价值的贺礼了。
于魁智:再现李袁叶杜当年景
一个上午要连续赶排3出戏,一团团长于魁智为了保证院庆演出,除了中午吃饭,把其他的所有时间都耗在了排练厅里。于魁智说:“实际上除了院庆演出,12月份我们还要第9次去台湾演出。这次去台湾的戏码有《黑旋风李逵》、《梅妃》、《龙凤呈祥》和《打金砖》。从1993年起,我们基本上每年都会去一次台湾,我们团在台湾的演出口碑也是非常好的。因为这些戏的行头和道具8月份就运往台湾了,所以这次院庆我们精心选了一些平常并不常演的其他剧目,同时请了杨赤、杨燕毅等加盟,老戏新组合,相信观众一定会很喜欢。”
对于一团侧重于传承老戏为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定位,于魁智信心十足:“我们会继承中国京剧院老一团的风貌,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团的发展方向是继承传统经典剧目,在这方面我们团的主演、班底优势最大。比如说像李胜素、江其虎、杨赤等这些演员都是老一辈艺术家的流派传人,这就很有可能恢复过去李、袁、叶、杜当年的盛况。而且我们团的班底实力也很强,我们将利用这样的资源,打好传统经典这副牌。”
张建国:外聘艺术家办好“黄埔军校”
三团团长张建国准备为一摞外聘艺术家的课时费签字时才发现,刚搬进的新院址办公室里,笔筒中竟连支笔都还没有。这一次,张建国为了团里的年轻演员们参加央视电视大赛取得好成绩,专门为不同行当的演员外请了十几位老艺术家手把手地教。三团作为中国京剧院培养青年演员的“黄埔军校”,团长张建国说:“青年演员的成长需要有艺术家来教,我希望在艺术家的指导下,能够把这批年轻人带出来。”
张建国告诉记者:“虽然我们团的年轻人非常多,但是我们可不像学校那样以教戏为主,而是以演出为主。”对于团里现在的阵容,张建国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我们团还差铜锤花脸和小生,行当并不全,但我们长期聘请了最好的艺术家,排戏时只要缺了哪个行当,这些艺术家立刻可以顶上。与艺术家们同台演戏,对年轻人是很好的熏陶。我们团还有陈淑芳、耿巧云、张小清、王润箐这样一批中坚力量的演员,都能够帮助年轻演员逐步提高。”
张建国认为:“虽然刚毕业的年轻演员在舞台上没有太多的经验,如果让他们挑大梁不太现实。但是如果因为他们年轻而不给他们演出的机会,那他们永远只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线上。现在通过老艺术家带中年演员,中年演员带青年演员,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像周婧、刘佳等这些年轻演员,进步都非常大。”
张火丁:要打开广东、海南京剧市场
作为中国京剧院探索新办团运作机制的大胆尝试,张火丁戏剧工作室自去年4月正式成立以来,成绩斐然。这是仅有10个人的工作室,演员仅有张火丁、宋小川、张火千、杨俊峰4人,其余6人都是演奏员,其中包括了工作室主任李金平。
“船小好调头”这是工作室每个人都喜欢说的一句话。经过一年多的运转,张火丁也觉得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她说:“从北京起航,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湖北都成了我们大受欢迎的停靠‘码头’。每到一处演出都是那么火爆,与我们合作的地方京剧团体也很欢迎我们去。越来越多的地方文化部门、演出商上门来邀请,让我们工作室的同仁们都感到很欣慰,很有奔头。”
眼下,张火丁正在忙于整体修改今年年初新推出的程派版《梁祝》,“今年12月份,和我们合作多次的青岛方面就邀请我们带着这出戏去演出。今年工作室主要在东三省演出,明年我们最大的目标是带着工作室再往南走,打开海南、广东那边的市场。今年院庆我们本来也想演出新修改的《梁祝》,但是因为实验剧场不好搭景,所以还是换成了我的拿手戏。”
(记者 唐雪薇)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