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曲重回当代观众主流审美生活
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仲才
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人的审美视野、审美观念已发生巨变,对戏曲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这就需要戏曲与时俱进,戏曲要融合现代美的要素,使其传统美与现代美交相辉映,形成戏曲的当代审美品质和风格。为此戏曲界应当以现代审美视野来审视和观照戏曲的传统美学,不可能把戏曲传统美学的一切都保留和传承下来,要在保持戏曲固有的个性美和特色美的基础上将戏曲传统美学中切合现代审美理念、体现戏曲传统审美价值的那些要素传承和弘扬下去,而关键是要把这些传统美的要素注入现代色彩和内容,使之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心态和需求。
由北京京剧院与国家大剧院联合推出的新编历史京剧《正考父》剧照 王小京 摄
中国戏曲曾经是中国百姓的文化娱乐最爱之一。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戏曲不再耀眼夺目,星光灿烂。今天在多元文化、多样艺术特别是新媒体的重重包围下,戏曲似乎与现代大众审美生活渐行渐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从推动广大民众关心戏曲的命运、让戏曲重获再续辉煌的土壤和环境,以原创新编剧目引领戏曲舞台、让戏曲重回当代观众主流审美生活,在国内、国际共同推动戏曲艺术传播等方向上努力,从而实现戏曲艺术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戏曲的传承发展需要社会大众广泛参与
中国戏曲从来不仅仅是属于戏曲从业者的,她是属于全体中国民众的,是中国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精神家园。假如今天我们大家对戏曲的现状、未来漠不关心,任其自生自灭,我们将失去历经千年集聚而成的一笔不可再生的精神财富,失去的是千年来我们民族守望的一座难以再得的精神家园。戏曲的命运不仅是由戏曲从业者所掌握,而且也是由中国全体民众所把握,因为戏曲的服务对象、生存土壤是广大民众,广大民众对戏曲的取舍决定着戏曲的生存走向、繁荣程度,没有广大民众的喜爱、观赏,戏曲工作者就只能自娱自乐,戏曲也就没有存在的根基和理由,戏曲最终必然走向衰落、消亡。因此,戏曲的命运是与广大民众的关心、喜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广大民众一直把对戏曲的关注、爱护看做是自己文化生活中的一件要事,把戏曲当做是一种就在身边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把观戏当做是对来自传统韵味和美感的一种审美享受。尽管现代文化生活多元化、多样化,但是广大民众还是不妨多走进剧场,多观赏戏曲演出,用掌声、笑声表达对戏曲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这不但会激发起戏曲工作者对戏曲保护传承的热情和干劲,也让自己多了一份充满审美愉悦的传统情结,让中国也多了一个充满传统魅力的精神家园。
戏曲的传承发展是一项需要各方形成合力推动的系统化、持续化的工程。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社会广大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传承发展戏曲的队伍中来,才能形成一股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可持续的传承发展力量。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其剧目也是一种面向文化市场的文化产品,它的传承发展是需要相关各门类人才的聚集和参与。这意味着今天戏曲的传承发展需要社会总动员,为戏曲传承发展造声势,聚力量。为此戏曲界要以更加主动、开放的态度来吸引、迎接有识之士的加盟。一方面要加强与相关艺术门类人才交流沟通,使他们成为戏曲队伍的“编外人员” ,如邀请小说作家或有志戏曲剧本创作人士来参与戏曲剧本创作,提供机会让他们多接触剧团,多了解剧种,让他们创作出具有文学性、戏曲味的好剧本,以弥补流失的编剧人才;再如,要吸引实业界人士投资戏曲产品生产和传播,以增强戏曲创作生产实力,同时要让投资者与戏曲院团之间能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使戏曲产品真正在文化市场上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另一方面希望社会相关门类人才和机构及实业界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关心和爱护之情来加盟戏曲传承和发展队伍,借助自身的优势和条件为戏曲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献策出力,比如教育界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开设戏曲教育课程,让戏曲的种子能够在青少年的心田里扎下根,留下深刻印记,这是当下戏曲传承传播所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再比如相关艺术科研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戏曲资源的挖掘和整理,为地方剧种传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现实服务。
应以原创新编剧目引领戏曲舞台
中国戏曲要发展,戏曲舞台就必须多彩多姿,特别是戏曲剧目要能吸引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观众的关注和喜好。不过,当今戏曲舞台的剧目依然是传统经典剧目唱主角。传统经典剧目固然有其传统要义和审美价值,但它们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作品,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和审美追求,它们对今天观众来说也毕竟是有距离的。我们不能让现代观众老是观赏那几部传统经典剧目吧,那样必然会使他们生厌,最后彻底远离戏曲。因此,戏曲界必须要以原创新编剧目来引领当代戏曲舞台,这里的原创新编剧目是指剧作家在选择古代题材或近现代题材进行创作时其剧目应当是用现代视野、现代理念进行审美观照的艺术新结晶,而不是对传统剧目整理或再改编,而剧作家更要多创作出能反映当代生活风貌、体现出时代精神、适合当代审美需求的现代新剧目。只有在戏曲舞台上涌现许许多多原创新编剧目,才能够让戏曲以全新的艺术风姿风采吸引现代大众的审美注意。而这就需要戏曲界对原创新编剧目创作生产实行总动员,让戏曲院团和戏曲剧作者高度重视并积极着手对原创新编剧目的创作和排演,为此戏曲界在举行大型戏曲活动和评选奖项以及扶持戏曲项目时要向原创新编剧目倾斜,要鼓励戏曲院团和戏曲剧作者多创作生产原创新编剧目,并使之成为戏曲创作生产的主流;同时,戏曲院团在所演剧目的份额上也应当以原创新编剧目为主,戏曲剧作者在创作上也要以原创新编剧目为主,只有戏曲管理者、戏曲院团和戏曲剧作者共同树立起以原创新编剧目为主的演出和创作理念及行动,才能让原创新编剧目引领戏曲舞台,为戏曲舞台带来全新的风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一个时代的艺术又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审美理念。中国戏曲是一门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艺术,也是世界上流传最长久的戏剧艺术。戏曲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审美形式、审美理念和审美原则,如它的虚拟化、程式化的唱念做打,它的空灵般的写意表演等。戏曲的传统美在当代依然有其传承和弘扬的价值,它是戏曲的传统基因,失去它,戏曲也就失去其本真美。不过步入21世纪的今天,现代人的审美视野、审美观念已发生巨变,对戏曲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这就需要戏曲与时俱进,戏曲要融合现代美的要素,使其传统美与现代美交相辉映,形成戏曲的当代审美品质和风格。为此戏曲界应当以现代审美视野来审视和观照戏曲的传统美学,不可能把戏曲传统美学的一切都保留和传承下来,要在保持戏曲固有的个性美和特色美的基础上将戏曲传统美学中切合现代审美理念、体现戏曲传统审美价值的那些要素传承和弘扬下去,而关键是要把这些传统美的要素注入现代色彩和内容,使之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心态和需求,比如戏曲唱腔是否节奏更快些,戏曲做打是否更具现代感等。同时戏曲也要根据戏曲艺术的本体特征来直接注入现代要素和元素,使之成为戏曲的现代审美内容和风格,比如舞台的现代灯光运用就可以使之成为一种写意性的表现手段,使之体现出戏曲味来。总之,要让戏曲舞台构筑起传统美和现代美相糅合、相辉映的审美空间和意境,让现代观众能够享受到其他舞台艺术所没有的审美快感和享受,这应当是中国戏曲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审美追求和目标。
由内而外推动戏曲艺术传播
如今的戏曲欣赏已完全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现代大众对戏曲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即看不看戏曲演出不是戏曲院团说了算,而是大众说了算,因为看不看戏曲演出已不影响他们的文化娱乐,而戏曲却是绝对不能没有观众的,是永远需要观众的。戏曲的当代发展绝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扶持来进行,政府的支持毕竟有限度,而这也不是根治戏曲萧条之本。戏曲只有走进大众、走进市场中去,才能获得长久发展下去的动力和能量。因此戏曲界唯有加强戏曲营销,打造活跃的戏曲市场,才能再次让自己走进现代大众审美生活中。笔者建议建立全国戏曲演出大联盟,形成全国戏曲营销大机制,打造全国戏曲演出大市场,具体来说就是现在戏曲剧种和院团再也不能各自为政,小打小闹,要形成一股全国合力来推进戏曲跨越式发展,就是要以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剧种如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为领头羊,联合各地有影响的地方大剧种,建立互动互惠的演出联盟,共同来推销原创的优质的戏曲产品,并借助各类媒体、推介会等轰炸式的方式来进行戏曲营销,要在全国文化市场上形成一股戏曲演出的冲击波,拓展戏曲演出的空间,吸引全国广大观众的注意,对此,应重视加强对戏曲产品、戏曲演员的宣传和推销。今天已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更何况戏曲已是一门从热变冷甚至是很冷的艺术,这就更需要戏曲以创新理念来全力地把戏曲产品、戏曲演员推到现代大众中去,产生文化市场中的戏曲品牌效应。
今天谁能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中华艺术的形象大使呢?这个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戏曲最有资格成为中华艺术的形象大使。尽管今天戏曲面临着诸多传承和发展问题,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它依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大瑰宝,是中国人民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智慧的最伟大结晶之一。戏曲作为中华艺术的形象大使有其三大优势:一是它是中国传统艺术集大成者,它融合中国传统音乐、传统诗词、传统舞蹈等于一身,充分展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意味和审美精神;二是它拥有数以万计的各类剧目,演绎着中国许许多多感人、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从古至今的岁月沧桑和心路历程;三是它是以演员表演来展示人物故事,表现人物情思的舞台艺术,是演者与观者在同一时空零距离交流互动的现场艺术,这在异域传播时让他人更具好奇心和亲切感。也正因此戏曲有能力有实力且也有责任和义务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成为中华艺术的形象大使,它将不仅传播着中华艺术的传统神韵和风采,而且也传播着中华传统艺术在当代传承发展的杰出成就。为此戏曲界必须要有以全球视野来看待戏曲对外传播的时代使命,要通过戏曲对外传播,来进一步加强戏曲作为世界多样艺术的重要一员,使中国在世界戏剧舞台上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戏曲界必须要制定和实施好戏曲对外传播策略,要全力把戏曲的最精华、最精髓的东西带给世界各国人民,充分展示中国戏曲的不朽魅力和当代风采,让他们享受到中华艺术的独特韵味和美感,并以戏曲产品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让更多的他国民众走近中华艺术,喜爱中华艺术。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