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建红与晋剧的渊源,源于她的老家山西平遥。很小的时候,渠建红就对从事晋剧演出的四叔充满敬意,在幼小的心灵中渠就把其四叔当做崇拜偶像,她的目标就是做一名“像四叔一样的演员。”

之所以有此想法,一切源于渠建红小时候的好嗓子,最早体现的渠建红好嗓子的是渠建红的歌声“既脆又嘹亮。”

由于得到多数村民的赞赏,渠建红对从事晋剧行业颇有自信。当然最初步入的则是当地山西平遥的一些“小剧团”,在小剧团尽管没有呆多长时间,但在当地的乡民中却早已名闻遐迩,乡亲们不住的夸赞她“成熟的做派”并直言“未来一定会成为名角。”

事实上,老乡们的夸赞和她的成名之间还需要她近三十年的不断努力,而其四叔则几乎起到了令她成名的最主要作用。

16岁的那年,渠建红因缘际会跑到四叔的剧团去串门,让她没想到的是这次串门一下从山西串到内蒙古。

“当时内蒙古托县晋剧团跑到山西招人,四叔让我试试”。之后按照常规的报名、演唱晋剧《芦花》中闵德仁的唱段,托县晋剧团的领导几乎是当场拍板,正式将渠建红招入托县晋剧团。

在渠建红看来,到了托县晋剧团她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开始规范自己的演艺生涯,从唱、念、做、打几个方面进行不断训练,每天四点她准时会出现在剧团旁的树林中吊嗓子、之后在排练厅中和后来成为其丈夫的范永茂学习对打(即晋剧界的武术表演)……强烈的求知欲,最终给予渠建红的是晋剧名家对她的认可。

在托县晋剧团工作期间,渠建红还得到了晋剧名家李月仙、高翠英等人的指点,亦如此,在她之后演出的《画龙点睛》、《齐王拉马》、《三关点帅》等剧目中,一度成为该团的领衔演员。

回炉再造(小标)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渠建红在托县晋剧团工作逾五六年后,除却常规的登台演出,这位爱学习的晋剧演员,还在不断总结自己的演出经验。

丈夫范永茂说:“在托县晋剧团工作期间,她在须生角色中的行腔、吐字、韵味儿上渐成自己特色。”然而,这些声名对于好学的渠建红似乎远远不够。

1988年前后,内蒙古艺术学院戏曲班招生。舞台经验充足、但理论明显不足的渠建红决定应试。一年后,渠建红梦想成真,她正式考取该校。

这期间对于渠建红的收获,她这样总结说:“从理论、舞台表演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学习,一年后,学校就把我列入重点培养对象。”

在学习期间,渠建红参加了呼市地区举办的第三届“昭君杯”戏曲歌舞大奖赛。这次参赛,令渠建红声名鹊起,由她扮演的《清风亭》张元秀角色,一举获得了当年度的优秀表演奖。“以前的声名只是在县城,而这次是在呼和浩特地区。”许多晋剧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成为她加盟呼市晋剧团的最主要原因。

获奖、加盟。借调呼市晋剧团。期间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1991年5月,渠建红被借调至呼市晋剧团,对她而言,当时最为难忘的是,就在当年她就获得了和晋剧名家宋转转赴京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暨第八届中国梅花奖评选演出。

塞外须生(小标)

1992年,渠建红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戏曲班中正式毕业,毕业当年她如愿分配至呼市晋剧团至今。

从1992年至今,对于渠建红而言,大抵为“有机会参加各种类型的演出,演技越发的成熟和老练,先后主演了多部优秀剧目……”她的丈夫范永茂这样说。

而真正对渠建红而言,2003年则是她演艺生涯中的“转折点”。2003年9月,呼市晋剧团派渠建红参加在太原市举办的中国首届“红梅奖”戏曲演唱大赛。

用渠建红的话说,这期间对其最主要的大事是,晋剧名家马玉楼看了她的作品VCD时,连连夸奖渠建红演艺俱佳、很有发展潜力。

因缘际会,最终渠建红正式成为马玉楼的弟子,2003年9月20日,渠建红正式拜师,成为马玉楼的第五个入室弟子。而在十几天后,这位已经成为马玉楼弟子的演员,在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奖”演唱决赛现场,获得了太原赛区的金奖。 好消息不断传来,在当年12月14日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奖”全国总决赛现场,渠建红荣获金奖。2011年6月10日,渠建红在成都摘取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渠建红

渠建红

晋剧渠建红

晋剧渠建红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