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沫若诗《看晋剧种种》看其对戏剧发展的见解
张斯直

戏剧应该怎么发展?这是一个不知多少人谈论过的一个老问题了.过去由于文化发展比较单一,我们的文艺活动主要就是戏剧,戏剧发展面临的挑战较少,我们对戏剧的未来前景不太担忧.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多元文化的冲击和竞争,导致戏剧发展出现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戏剧发展的议论也便多了起来.其实,在过去戏剧发展比较景气的时候,文化界,戏剧界名人,也对戏剧未来的发展提出过不少见解,这些见解就是在我们现在看来也有不少正确的地方,值得借鉴.

郭沫若是我国伟大的戏剧家,他的话剧<<屈原>>,<<虎符>>,<<蔡文姬>>等是我们所熟悉的作品.他对话剧的创作,特别是历史话剧的创作有不少见解,但对戏曲的见解我们所见到的很少,而用诗写成的对戏剧发展的见解我们就更难看到了.在山西他曾挥毫泼墨而写的对戏剧发展见解的诗,便是我们所见到的唯一一首.

山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郭沫若对山西无限神往.在他1978年病逝时,"四人帮"已被粉碎,不存在别的人对他威胁和迫害,但他还是自愿地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大寨,撒在山西就是明证.而戏剧就是山西最具魅力的历史文化之一,郭沫若尽管身居高位,尽管手中事情繁杂,但他还是抽出相当时间,拿出相当精力,对山西戏剧给予积极热情的关注---我们从《看晋剧种种》这首诗,便可知晓一切.

解放后,郭沫若不顾年老,曾在1959年和1965年两次来山西视察工作,社会文化生活都在他视察之列.在1965年12月,郭沫若已74虚岁了,但他还是对山西进行了十余天的视察,去过山西平定,运城和太原不少地方,听取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汇报,最后他把试点转向山西戏剧,并在太原观看了由蒲剧和北路梆子演出的现代戏<<彩礼>>,由临猗县演出的现代戏<<一颗红心>>,并即刻赋诗.这首<<看晋剧种种>>的诗,就是这样产生的.

一般地讲,我们平时所说的晋剧是指中路梆子.郭沫若这里所说的晋剧是指山西的戏剧,包括蒲剧,北路梆子和中路梆子等山西境内的地方戏曲.为进一步了解郭沫若对戏剧发展的见解,我们现在不妨把此诗全文写出:"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两家彩礼嘲封建,一颗红心赛太阳.革命追求新事物,推陈涤荡旧文章.喜闻乐见存基本,传统还须善发扬."从这首通俗易懂的七言诗中,我们看到郭沫若对戏剧发展的见解是:

一 戏剧在思想性方面,应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社会发展的新事件,新特点.

从古至今,大凡著名的戏剧,都必须有高度的思想性,是对作家所处那个时期社会发展的高度概括和提炼.郭沫若深知这一点.但作为我们处在新社会,新时期的作家来说,当代戏剧,特别是现代戏又该怎么写呢?郭沫若没有说要概括和提炼社会,而是要大家关注社会新事物,写新东西.也就是说,现代戏要有新思想,要表现新事物.当然这里还包含作家的取材要取新事件,新事物.新是戏剧的生命,是戏剧的灵魂.只有新观众才认可和接受.同时对于旧思想,旧素材,郭沫若认为首先应该"推陈",对有价值和意义的,我们要进行重新加工和改编,让她赋予新的思想内涵,和新社会里的"新事物"同步;其次要"涤荡",对旧思想,旧素材,要大胆仍去,不要可惜.这一见解在郭沫若的话剧创作的实践和理论中,我们也能够找到.

二 戏剧必须接受老百姓的检验,必须老百姓受欢迎.

戏剧作品是有其特殊性的,她是一门生于民间长与民间最后又回归民间的艺术.她的质量如何,演出效果如何,更简单的说是好与不好,是老百姓说了算,也正如郭沫若所说是须老百姓要"喜闻乐见".这一见解可以说是前一见解的继续.为"新"字定义:新不是故弄玄虚,标新立异,作家想写什么写什么,作家写的东西必须老百姓"喜闻乐见"才行,反过来说老百姓不喜欢不行.这里至少有三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注意:一是作家在剧本写作的内容上,老百姓必须"喜闻乐见";二是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老百姓必须"喜闻乐见",这里既有作家的责任,也有导演和表演艺术家们的责任;三是在作品的情感表现上,老百姓必须"喜闻乐见".戏剧作品必须以情动人.作家在作品中所传递出来的情感信息,老百姓是否接受,是否"喜闻乐见",十分重要.但我们这里应该注意一点,郭沫若这里虽然十分强调戏剧作品要让百姓"喜闻乐见",但这里的"喜闻乐见"不是要让作家所写的戏剧作品一味地迎合老百姓,甚至是用一些低俗下流的东西去侵蚀不少老百性还很愚昧无知的思维.这种能作品当时也许让老百姓一时叫好,但随着时间的流失,老百姓发现他们上旦受骗,被作家和艺术家们给哄骗了.我们现在的一些小戏就存在这方面的一些问题.郭沫若看来当时就知道有这种情况发生,因此他写到"喜闻乐见存基本",这里的"存基本"就是说戏剧作品不是说凡老百姓喜欢的都行,而是说戏剧作品要在保持基本的思想规范,道德规范和伦理规范的基础上,让老百姓去"喜闻乐见".这一定义表明,让老百姓喜闻乐见,不可随心所欲.

三 戏剧不能变调走样,必须保持传统的格式,在传统上改革.

郭沫若在该诗的最后一句说"传统还须善发扬".关于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戏剧的表演方面和声腔方面.我们知道戏剧从诞生起,就有自己固定独特的表演模式和音乐模式,且一个剧种和其它剧种还有区别.如何使某一剧种发扬光大,继而推动整个戏剧发展,郭沫若认为要坚持传统,不能丢弃,只不过我们要结合时代,善于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这一点直至现在仍然适应于对戏剧工作的指导。我们这里需要注意,某一剧种,即使再改革,她还必须保持这一剧种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特点,这是该剧种固有的模式,如果改革把该剧种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特点取掉了,那么也就等于把该剧种取掉了,改革将没有任何意义。

伟大的戏剧家郭沫若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我们今天重读他的诗歌,重温他的话语,重新理解他对地方戏剧发展的见解,对于我们廓清现在戏剧理论上的好多迷茫,大力发展地方戏剧,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其现实意义仍不可低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