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张家口晋剧的《蝶双飞》可谓家喻户晓。在此之后,又推出了《鲤仙闹洞房》、《仙锅记》、《虎头牌》等众多新编历史剧。可以说,众多剧目里,再创新高的是《铡赵王》。
1959年,宣化晋剧团(时为张家口市晋剧二团)重点抓了《火烧司马庄》一戏,此戏由市文化局副局长蒋伯骥、该团的导演刘文泉合作改编,经过修改,最后定名为《包公铡赵王》,由北京宝文堂出版了剧本。
在此之前,1957年冬,张家口市晋剧二团(老二团)与张家口晋剧三团(宣化晋剧团)合并。1958年,合并后的剧团改称张家口晋剧二团,金铃黑郭寿山也随之到了合并后的晋剧二团任团长。
为排演此戏,张家口集中了张家口市晋剧团(当时称张家口市晋剧一团)、张家口晋剧二团的主要力量,将郭寿山、张胜林、刘凤霞由二团借调到了一团。并且在不久后,将此剧带到北京参加汇报演出。接着在天津演出,剧作家田汉对《铡赵王》一戏给予高度评价。
这张老照片,是马连良先生到张家口看郭寿山的《铡赵王》后的合影,这三个人从左到右分别是郭寿山、马连良、十二红刘宝山。
这段《铡赵王》是上世纪80年代张家口市晋剧团在呼市演出时的录音。当时郭寿山先生已然故去,包文正由张胜林扮演。张胜林的唱腔粗犷,唱法“不费劲”。在发音上,我们可以清楚地听到,“贼”字是吸收了京剧的发音方式。
这位是张胜林先生,1917年生于张家口宣化县大兴庄村,是黄德胜科班第二批学员,工花脸,师承黄德胜。解放后,曾任张家口市晋剧团副团长,后病故于宣化。张胜林先生的花脸被认为是在张家口仅次于金铃黑郭寿山的。
(李凤云、张胜林《铡赵王》剧照)
这段《铡赵王》的“二性串班”唱腔,由张家口市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刘玉婵演唱,来源于“山西省戏剧研究会”微信公众号。1959年进京会演时,包夫人由刘老师扮演,郭寿山扮演包文正。时隔50年,已是耄耋之年的刘老师唱起来还依旧字正腔圆,足见老艺术家的功力之深。看着刘老师在世时表演的音容笑貌,不由得引起无数戏迷的怀念与哀思。
这段《铡赵王》里包夫人的唱腔,是原宣化县晋剧团的王海仙演唱。王海仙,生于山西太原,1957年由筱桂桃招到张家口市晋剧三团(宣化晋剧团,市级)。
张家口群艺馆《铡赵王》
《铡赵王》在张家口已经演出了五十多年了。直到现在,张家口晋剧团、晋剧二团已经先后解散,但在张家口的戏迷心中丝毫未被忘却,不仅专业演员会唱,许多业余爱好者也能唱上来。笔者借此机会,将这部精品做出编辑。
听着、看着刚才一位又一位的老艺术家的精彩演唱,我们不由得一阵阵感慨。这些为张家口晋剧艺术做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们将永远被历史铭记,就让我们在内心深处向张家口的晋剧名家,尤其是已故去的老艺术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尽管今天,我们的晋剧团已经在,但我们相信,历史终究是客观的,在“晋剧第二故乡”张家口,晋剧必将还会再创辉煌!
因为我们的底蕴深厚,我们还会推出如《铡赵王》一样的文化精品。在前进的道路上,张家口晋剧必如《铡赵王》一样,肃清狷乱,发扬光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