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剧团创作、演出的晋剧《傅山进京》,题材厚重,立意深刻,人物鲜活,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统一,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魅力。上演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前不久,参加全国第十届戏剧节,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获优秀剧目奖,主演谢涛获优秀表演奖。最近,该剧又获“中国戏曲学会奖”。可喜,可贺!
《傅山进京》的成功演出,使处于低谷的晋剧艺术焕发了新的生机。看了演出,兴奋不已,谈三点感受。
一、《傅山进京》第一次成功地将傅山这位深受民众敬仰的山西历史文化名人搬上晋剧舞台。在反映本土历史人物的戏剧创作上,具有突破性。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养育出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历史人物,为后人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讲不完的历史故事及民间传说,也为当代文学艺术家留下大量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努力开掘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新的科学的历史观和艺术观将众多闪光的历史人物搬上戏曲舞台,是我们戏曲工作者崇高的历史使命,也是宣传本土文化,繁荣戏曲创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傅山是明末清初我国著名的山西籍思想家、文学家、书画家、医学家。他博学多才,性格耿直,关注社会,关注民生,400多年来一直深受百姓爱戴和敬仰。对于这样一位重量级的历史文化名人,早应搬上山西戏曲舞台。但是,多少年来,由于受傅山“反清复明”思想的困扰,许多人不敢涉猎这个题材,生怕扣上“开历史倒车”的帽子。著名剧作家郑怀兴先生认真学习研究有关傅山的历史资料,以全新的视角切入历史,巧妙选材,开掘具有时代意义的主题,精心创作了晋剧《傅山进京》。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剧团敢为人先,首演此剧。这出戏突出表现傅山不畏权势,敢讲真话,坚守中原文脉,坚守独立人格,“一身正气耻为奴”的文人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康熙皇帝宽宏大度,礼贤下士,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胸怀和睿智,第一次成功地将傅山搬上晋剧舞台,填补了山西戏曲舞台不见傅山形象的空白。这对于弘扬三晋文化,宣传傅山精神,傅承中华美德,培养纯正人格,乃至提高山西的知名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傅山进京》是一出非常优秀的新编历史剧。其剧本创作,为该剧目的成功演出奠定了重要基础。该剧在剧本创作上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巧妙结合,故事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
《傅山进京》演绎的是傅山被迫应诏入京,与康熙皇帝正面交锋,拒试、拒官、拒谢的故事。这个故事不是作者臆造的,而是根据史实演化而来的。据《霜红龛集》中“傅青主先生年谱”记载,康熙十七年(1678年)傅山七十二岁,“开博学鸿词科,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先生辞不就。”康熙十八年(1679年)傅山七十三岁,“先生辞大科不就,当事必欲致之檄,邑长(当时阳曲县令为戴梦熊)踵门促上道,先生称疾,有司令役夫舁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相国(冯溥)首过之。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起。蔚州魏公象枢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放还山。时征士中报罢而年老者,恩赐以官。益都密请以先生与杜征君紫峰,虽皆未豫试,然人望也,于是亦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强先生入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大学士以下皆出城送之。”《清史稿》卷五百一中也有此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傅山进京》的故事框架与史实基本相符,剧中主要人物历史上也真有其人。根据戏剧艺术假定性的要求,作者虽然对某些情节进行了必要的虚构,然而史实与艺术虚构巧妙结合,不露痕迹,使人感到真实而不虚假。
除历史背景、故事框架符合史实外,这出戏在某些细节处理上也与史实相符。如第一场傅山唱词中所说的到红土沟与姚大哥看戏、喝酒等情节,历史上真有其事。据清人徐昆《柳崖外编》第五卷“青主先生”一文记载:“余在阳城,得先生及寿毛手卷一轴,仙品也。开首一书札云:‘老人家是甚不待动,书是两三行,眵如胶矣。倒是那里有唱三倒腔的,和村老汉都坐在板凳上,听什么《飞龙闹勾栏》,消遣时光,倒还使得。姚大哥说,十九日请看唱,割肉二斤,烧饼、煮茄,尽足受用。不知真个请不请?若到眼前无动静,便到红土沟吃两碗大锅粥也好。’”这份真实的材料,被作者“移花接木”,巧妙地用在傅山不愿应诏入京而躲在外边消遣时光的背景交待和唱词中,既真实,又在戏中。再如,“雪天论书”一场,傅山与康熙皇帝在大雪飘飘的园觉寺内谈论书法的情节是虚构的。历史上不曾有过傅山与康熙直接见面并谈论书法的记载。但是,二人所谈论的具体内容却并非虚构。对于赵孟与董其昌的书画,康熙皇帝一贯推崇备至,而傅山则不喜欢,这是史实。傅山在《家训》一文中曾说:“予极不喜赵子昂(即赵孟),薄其人,遂恶其书。”我们从傅山先生书画作品的整体风格上也可看出与赵、董并非一路。傅山所谓“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书法理论,书法史上早有记载。作者巧妙设置傅山与康熙皇帝“雪天论书”的情节,借题发挥,从更深的层次上刻画了傅山反对奴性、敢讲真话、坚守独立人格的个性和人品,同时也在戏剧冲突中显示出康熙皇帝“容他犯颜显我量,当教鸿儒识明君”的雅量与胸怀。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作为历史剧,虚构是非常必要的,不虚构难成艺术作品。然而重要的事件和情节必须符合史实;如果失实,就会失掉历史剧的生命和价值。《傅山进京》故事与人物的设置和铺陈,既符合史实,又符合艺术真实,真正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浑然统一,使人感到故事真实,人物可信,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是本剧获得成功的基础与根本。
其二,剧本结构严谨,戏剧冲突的推进自然通畅,层次清晰,主题深刻。
本剧的矛盾冲突是从康熙下诏催促傅山进京应试,而傅山却拒不应诏展开的。第一场就是从阳曲县令戴梦熊领几个衙役到处寻找傅山开始的。大幕拉开,就很快入戏。作者一丝也不放松对剧中主要人物的刻画。傅山尚未出场,就从戴梦熊与朱二的对话中交待了傅山是位“一字千金”的书法家。傅山与众乡亲告别时的一段对话,点明傅山是一位热心为乡亲们治病的好医生。邻里庞荩郎奉上一双布鞋为傅山送行,傅山“礼尚往来”为庞荩郎夫妇作画,既表现了傅山与众乡亲的亲密关系,又展示了傅山作为书画艺术家的才气。庞荩郎求傅山画牛,傅山边画边唱:“泼墨挥毫画头牛,牛比老汉要自由。拉犁翻地虽辛苦,背驮牧童田野游!画罢交与好邻里,见牛如见我老头!”几句唱词,唱出了傅山的倔强性格和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在傅山被迫进京后的几场戏中,通过傅山与康熙“依发辩症”、“雪天论书”、“拒不殿试”、“拒不谢恩”等几个回合的交锋,戏剧冲突层层递进,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傅山反对奴性、敢讲真话的高尚人格,康熙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宽阔胸怀,随着剧情的推进,一步步显现出来。最后一场“拒不谢恩”,是本剧矛盾冲突的高潮。面对倔犟的文人傅山,康熙皇帝一忍再忍,一让再让。傅山虽然拒不应试,康熙依然宽宏大量,授予他内阁中书之职,并答应傅山不必上殿,就在午门前伏阙谢恩。谁知,当傅山被连人带床强行抬到午门时,竟又哭又闹,拒不下跪。在这戏剧冲突发展到顶端的关键时刻,傅山发出了警世哲言:“明亡于奴,非于满,故都啊,风雨中你见证自古奴物毁江山!”康熙皇帝为傅山所说的历史教训而感悟,亦发出了肺腑之言:“狂人哲语如雷震,不可侍权辱斯文。摧士气节堪亡国,前车之鉴铭于心!”至此,本剧的主题思想进一步深化,傅山与康熙两个主要人物的精神境界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全剧从傅山与康熙对峙开始,以傅山与康熙“和解”结束。在“你坐龙庭我采薇,一场对弈却相知。和而不同养正气,重归故里赋新诗”的幕后歌声中闭幕。故事完整,剧情发展顺理成章,引人入胜。
其三,语言生动、准确,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深刻、细腻。
本剧人物不多,故事也不复杂。作者不以故事的离奇曲折取胜,而是在故事演绎中注重通过个性化的生动语言以及对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的细腻刻画,感染观众。最典型的是“雪天论书”一场中傅山与康熙的对话与对唱。
在雪花飘洒的园觉寺外,傅山悠然自得,练太极拳。康熙装扮成居士,飘然而上。在这富有诗情画意的特殊环境中,二人心照不宣,开始了有趣的心理较量:
康熙:敢问道长,你可是太原傅青主吗?
傅山:你我素昧平生,何以认得贫道?
康熙:哈哈哈,字画诗医皆称绝,天下何人不识君?
傅山:呵,今日冰封雪盖,天寒地冻,飞鸟尽,人踪灭,客官如何而来?
康熙:慕名已久,神交多时,冰雪何能阻,灵犀一点通。
傅山:敢问客官是……
康熙:天地为逆旅,你我皆过客,何必究根底,相遇即有缘;踏雪来探访,专为论书法。
二人在谈论书法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分歧。
傅山:赵孟身属赵宋皇族之后,而臣服于元朝,气节丧,人品低,其书巧媚;董其昌为官不正,贪得无厌,其字清媚!
康熙:道长,你不可因人废字呀!
傅山:哈哈,作字如作人,亦恶带奴貌。试看鲁公书,心画自孤傲!
康熙:呵!
傅山:客官书学董、赵两家,故此字也含俗态,未得正脉,难登逸品!
康熙:呵,你……
傅山:当今推崇董、赵之字,别有用心;客官你不可上当,误入歧途。
康熙:噢,你说,当今推崇董、赵,用心何在?
傅山:渐摧中原士大夫之气节,以添天下读书人之奴性。
这段对白,文词典雅,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将两个人物各自的身份、文化修养、心理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这场戏中,傅山与康熙有一段十分生动的背弓对唱。
傅山(旁唱):借评书法来抒愤,他推崇赵、董喜奴人!
康熙(旁唱):欲发作,又吞忍,驯服烈马需耐心。
傅山(旁唱):坦言若惹他发怒,一死留下清白名。
康熙(旁唱):容他犯颜显我量,当教鸿儒识明君!帝王都喜臣民俯首帖耳,你可要设身处地体谅当今。
傅山(旁唱):帝王们求臣民俯首帖耳,又何知俯首帖耳成奴人。
康熙(旁唱):古稀老翁,一介草民,出语竟然,石破天惊。
傅山(旁唱):皇帝草民本平等,身虽贫贱骨铮铮,骨铮铮。
康熙(旁唱):他有意出言不逊激怒朕,
傅山(旁唱):他不动声色涵养深。
康熙(旁唱):我自信能叫他体察圣命,
傅山(旁唱):我偏要把定心旌不称臣!
这段唇枪舌剑的背弓对唱,是一种深层次的人物性格和心理刻画。通过个性化的生动语言,把傅山与康熙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刻画得细腻入微,深刻、准确。看到这里,不能不为作者犀利的文笔和刻画人物的深厚功力所折服。
二、《傅山进京》提升了晋剧艺术的品位。在晋剧艺术的改革上,具有开创性。
晋剧又称中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在将近200年的发展历程中,曾有过它的鼎盛时期,也产生过如丁果仙这样久负盛名的艺术大师,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传统艺术,然而,和其它剧种一样,近些年来,晋剧也出现了不适应观众欣赏趣味的生存危机。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晋剧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革,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品位,以适应新时代观众的欣赏要求。我们高兴地看到,《傅山进京》在艺术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十分可喜的进展。这出戏的整体艺术风貌,已与传统晋剧拉开了很大距离,在音乐、表演、舞美等方面,都有新的创造,新的变化,使人感到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是传统精神与现代美学相融汇的艺术成果。
音乐是体现剧种风格的主要标志。《傅山进京》从乐队配置、唱腔设计、配器,到演唱、演奏,都进行了新的大胆改革。整体感觉是大气、细腻、好听,不烦、不躁,既保持了晋剧的风格,又有新的时代特色,同时也克服了以往晋剧音乐方面诸如打击乐声音过强、有些演员演唱声嘶力竭等弊病。
这出戏的乐队建制,打破了传统“四大件”的局限,改由本剧种传统乐器、民族乐器、西洋弦乐器和当代流行乐器(合成器)四个部分组成,属混合乐队。剧种乐器是主体,可保持剧种特色,民族乐器(琵琶、二胡、笛子、笙、古筝、唢呐、洞箫等)用来增加音乐色彩,西洋乐器用来烘托气氛,流行乐器用来增加时代特色。对于打击乐,进行了音量控制和电子化处理。这种建制,突破了传统,增强了晋剧音乐的表现力和美感。在配器方面,根据剧情需要,大胆出新,增强了抒情性。比如,“雪天论书”一场中,傅山与康熙打太极拳的表演和对话,就是在古筝和琵琶的伴奏声中进行的,既古雅,又富有诗意,很美。
这出戏的唱腔是从人物出发,精心设计的。它打破了行当,打破了旧的套腔程式,听起来既不是老腔老调,但也没有完全离开晋剧的韵味,是一种既清新悦耳,又符合人物思想感情,并且又有时代感的新唱腔。这种唱腔设计,由谢涛等表演艺术家用心演唱,再加上乐队精心伴奏,听起来确实是一种艺术享受。试举一例:傅山在园觉寺禅房深夜挑灯写遗书一场,有一段40多句的核心唱段,作曲者和演唱者紧密合作进行创作,听起来跌宕起伏,非常感人。这场戏,是在幕后不断传来“傅山明日金殿谢恩”的催促声中开始的。在急切的打击乐的伴奏声中傅山迈着沉重的脚步,缓缓上场。此时的傅山,面临“是否上殿谢恩”的抉择,不谢恩就有被斩的生命危险。他心潮起伏,夜不能寐,内心十分痛苦。为了揭示傅山此时的心境,在急切的打击乐声停顿后,作曲者巧妙地加进一段低沉而肃穆的洞箫独奏,然后开始四句散唱:“寒蛰断续促更残,残焰如豆照无眠。托病拒试偏授职,又逼谢恩躲避难。”前两句,无伴奏轻唱,节奏很慢,第三句节奏加快,第四句又放慢节奏,以大乐队、定音鼓进行渲染,加重“又逼谢恩躲避难”这句腔的力度,唱到“我茕茕孑立四顾茫然”一句时,又转入无伴奏吟唱。之后,加入一段大提琴独奏,造成茫然、入静的意境。接着,板式转入[四股眼]、[紧夹板]、[垛板]、[二流水]。“敢洒热血午门前”一句,为了加强力度,借用了花脸腔。在整个唱段中,谢涛的演唱舒展、沉稳,刚柔相济,有张有弛,该收则收,该放则放,将傅山准备以死坚守文人气节的心境,以及对妻子的怀念,对子孙的眷恋之情,表现得酣畅淋漓,催人泪下。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在这出戏中,谢涛的演唱努力继承“晋剧须生泰斗”丁果仙创造的丁派艺术风格和演唱方法,使人听起来富有浓厚的丁派韵味。尤其是在[流水]紧打慢唱的演唱上,既有丁派味道,又有自己的创造,十分难得。
谢涛在这出戏的表演上,也有新的跨跃。她既重视人物的“形似”,更重视人物的“神似”。她的表演,既有程式,但又不露程式的痕迹,特别注重程式生活化,注重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自然舒展,毫不做作,与所扮演的人物完全化为一体,使人感到舞台上的谢涛是一个活生生的傅山。可以说,谢涛的表演,进入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状态。
除谢涛外,扮演康熙皇帝的王波,扮演冯溥的梁忠威,扮演小太监的刘建伟,以及轮换扮演傅山妻子张静君的史佳花、李月萍、魏建琴等,无论在演唱上或表演上,都成功地完成了塑造人物的任务,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傅山进京》的舞台美术,借鉴了影视、话剧写实的风格,同时还采用了舞台科技的新成果,使人感到新鲜,轻便,好看,符合剧情的要求。园觉寺、南书房、太和殿、傅山夫妇会面的幻境等场景的设计和制作,都很大气、精美。这种舞美形式,在过去的晋剧舞台上是少见的。
《傅山进京》是晋剧改革的可喜成果。尽管它还有不少需要继续加工、提高的余地,但就目前的演出效果来看,在省内可称作一流水平。1956年,浙江昆剧院演出的昆剧《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而今,晋剧《傅山进京》的演出,亦可以说,一出戏提升了一个剧种的艺术品位,一出戏将一个剧种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傅山进京》为晋剧的改革创造了经验,作出了板样。在打造戏曲精品上,具有示范性。
《傅山进京》可称得山西戏曲的一个精品剧目。它的成功演出,为晋剧的改革作出了示范,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对我们有深刻的启示。
1.打造精品,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剧本。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没有好剧本,精品的打造就无从谈起。《傅山进京》之所以成功,首先是郑怀兴先生的剧本写得好。剧本为导演、演员、作曲、舞美设计师提供了发挥他们艺术才能的基础条件。
2.要强强联手,综合治理,编、导、演、音、美形成合力。戏曲是综合艺术,光有好剧本还不够,还要有好导演、好演员、好作曲、好乐队、好的舞美设计、好的舞台设施。《傅山进京》的导演是石玉昆,作曲是刘和仁,主演是谢涛,舞美设计也是高手。灯光、音响等舞台设施也很高档。这样强强结合,综合实力雄厚,促成演出的成功。
3.要有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戏曲发展到现在,要争取观众,必须改革。对传统艺术进行抢救、保护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只继承,不改革、不发展。继承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好的继承。要适应时代要求,对戏曲艺术进行全面改革。只有如此,才能使古老的戏曲与时俱进,注入新的生命,焕发出新的生机。
4.领导要重视。戏曲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戏曲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繁荣戏曲创作,打造戏曲精品,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太原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工作非常重视,前些年就提出要以抓晋剧的振兴为突破口,建设文化强市。他们对晋剧很关注,对谢涛等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很关心。为了打造晋剧精品,拨了专款,四处征集剧本,并请专家学者出点子,提意见,进行论证。《傅山进京》这个剧本就是从征集到的几个剧本中优选出来的。若无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剧团难以生存,精品更难以打造。
衷心祝愿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剧团继续努力,将《傅山进京》进一步打造成为全国一流水平的戏曲精品,也希望太原市文化部门再接再励,努力抓出更多高质量的戏曲作品,为山西戏曲的振兴做出新贡献。(2007年12月26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