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是山西特色,它代表着山西的历史,一个剧就是一个历史的展现,几个地市的展演,让我们感到晋剧的巨大魅力,尤其是票友中的小戏迷,给了我们启示:从票友中挖掘传统晋剧的传承人。”昨日,刚从地市考察回到太原的山西省戏剧研究专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戏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郭士星表示。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6月3日到5日,山西省首届晋剧戏迷票友交流展演在阳泉举行。来自太原、晋中、忻州、吕梁和阳泉市的75名晋剧票友,参加了为期3天的4场演出。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姬荣生、刘汉银、王爱爱参加了展演活动。

民间土壤好晋剧票友多

“山西各地市曾举行过很多的戏迷票友会,但这次的交流展演是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质量最高、最丰富多彩的一次大型业余票友交流展演。”郭士星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正是由于这样,我们发现了很多的优秀人才。在当天的表演中,有两名6 岁的票友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展演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郭士星在民间调研,发现了很多的戏迷、票友对晋剧的热爱非同一般,尤其是对古晋剧的热爱,他们经常搞一些票友会,到处给人们演出 《打金枝》、《金水桥》等经典的名段,受到百姓热捧。

晋剧百年,每一部都是一段历史,他们反映着当代的历史背景,现在很多的晋剧通过改良成为了精品。虽然有了大制作与大投入的精品,但老百姓对传统的剧目还是很喜欢,就像是不能丢一样小菜。

票友对改良的剧目不熟悉,但对于古晋剧情有独钟,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的那些个剧目,是因为那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唯一娱乐。

戏剧人才从娃娃抓起

“戏剧人才越来越匮乏,有这么多的戏迷,为什么不从他们中间寻找一些好的票友做传承人?”面对这个问题,郭士星说,“戏曲艺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表演体系,有着严格、独特的综合表现方法,要求演员唱、念、做、打俱行,手、眼、身、法、步皆佳。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戏曲艺术的特点。在传统戏剧里,没有谁能走任何捷径,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名家或传承人,必须通过专业的训练。”

由于戏曲不像影视歌那样快速成才,大多数孩子们走向了其他方面。原来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选拔人才,现在成了只要愿意来学,戏曲学院就招收的状况。不仅是传承人难找,就连传承的老师也难找。

从这次的展演调研后,郭士星看到了希望:两名六岁的娃娃给了信心。

票友中有喜欢晋剧的,而其子女也从小受到影响,那两名六岁的孩子就是最好的传承人选,在经过几年正规训练后,他们足可以挑起古晋剧的大梁。“希望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戏迷展演,让更多的小戏迷、小票友涌现出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传承古晋剧,把我们的这项传统文化流传下去。”郭士星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