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上活跃着这样一支剧团,60年来,他们扎根农村、服务农民,足迹遍布河北、山西的60个县区,累计上演剧目270多个,演出3万多场,被誉为“太行山上一枝花”,这就是创建于1952年的河北井陉晋剧团。

提到晋剧,人们不免想到是山西的剧种,而井陉县地处河北与山西的交界处,所以井陉人酷爱晋剧。利用地理优势,井陉晋剧人向山西晋剧名角拜师学艺,并融入自己的特色。井陉晋剧的唱腔既有晋剧的柔润,也有河北梆子的刚劲。去年,井陉晋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日前跟随剧团来到山西阳泉杜家庄村,村中心的舞台被村民围了个水泄不通,两侧的通道上,戏迷有的踩板凳、有的踩三轮车,顶着骄阳、伸长脖子陶醉在戏中。从隔壁村赶来的徐福锁因为来晚了,就索性站在戏台后听起了戏。

“我喜欢看井陉晋剧团的戏,最喜欢这出《火烧庆功楼》。”徐福锁兴奋地说。据了解,在山西阳泉、太原及晋中、吕梁一带,井陉晋剧团有着相当的影响力,是当地百姓心中的明星剧团。

剧团团长尹海军介绍说,剧团目前拥有演职人员70余名;舞台剧62部,其中自创剧目16部。并装备有大型流动舞台车、电子屏幕等现代化演出设备,固定资产上千万元,年演出500余场,收入上百万元。

在上世纪80年代,电视歌舞的兴起曾使戏剧走进低谷,步履维艰。中国很多县剧团难以维持,只得解散。在这样的严峻形势面前,井陉晋剧团大胆决定闯一条自编自演的新路振兴剧团。

说到剧团保持生命力的秘诀,原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栾德宝说:“很简单,就是扎根农村,为农民演戏。”

“我们一年有10个月的时间都在农村演出,背着行李、戏服、道具翻山涉水,再苦再难都不怕,只要给农民带去欢乐,我们就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演员们纷纷表示。

60年来,井陉晋剧团常年风餐露宿为百姓演出,演戏之余就到田间帮农民种地,去工厂和工人做工,并坚持为军烈属、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等上门演唱。太行山区的父老乡亲夸赞:“戏好人好团风好,是太行山上一枝花。”

剧团不断编创新剧目,对传统剧目进行加工、整理、改编上演。“我们熟悉剧种、演员、舞台、观众,写戏是为了农民而写,编出来的剧情节曲折、节奏快,适合自己的演员唱。”栾德宝说。

今年是井陉晋剧团的60华诞。井陉县举办了《井陉县晋剧团60周年大型图片展》、晋剧专场汇报演出、传承和发展井陉县晋剧研讨会等一系列庆祝活动。舞台上的生旦净丑,其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令人拍手称赞。

井陉晋剧团团长尹海军表示,剧团仍会坚持扎根农村不动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