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凤英之前的生角演员,多是由男性扮演。郭凤英作为女性生角的出现,艺术生命之长、表演艺术之精、技艺之全面,对晋剧生角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好的影响。她的演技是与她同时代的女性生角演员中数一数二的。 郭凤英不仅能文能武,可贵的是她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细致入微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她所塑造的戏剧舞台形象,达到了艺术创造的境界,与丁果仙、牛桂英、冀美莲,被观众誉为“丁、牛、郭、冀”四大著名晋剧演员。
1
民国十一年(1921年)农历的二月初二,郭凤英出生在山西榆次县郭家堡村一个贫苦的农家。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这是个吉祥的日子。 郭家从龙想到了 “凤”, 给她取名 “凤英”。 然而,凤英的降生,并没有改变郭家的困境,生活的艰难一直伴随着郭凤英度过了八个春秋。
郭凤英九岁那年,统治山西的阎锡山为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地盘与冯玉祥联合,在中原与蒋介石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混战。 然而事与愿违,最终以阎锡山、 冯玉祥战败而告终。这一来,灾难自然降临到了无辜百姓的头上, 本来就贫苦不堪的山西百姓,因阎、冯败军的掠夺和骚扰,生活更加困顿。物价一日数涨。郭凤英清楚地记得:当时,她的父亲郭变小没日没夜地在火车站扛麻包搬货物,母亲则操起了“缝穷”的活计。凤英见爹娘劳苦,也找了一个破竹篮捡起了煤炭,一家人的生活依然贫苦……
当时,离郭家不远处有一个叫维新的戏园,是榆次城数一数二的大戏院,晋中一带有名气的戏班常在这里演出。这就给爱看戏的凤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没钱买戏票,她就混进去看,盖天红(王步云)、丁果仙演的 《炮打昆山》, 丁巧云演的 《杀子报》,筱桂桃(杨丹卿)演的《扫地挂画》 ……都给凤英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她的兴趣爱好完全坠入了戏剧舞台的艺术当中。
凤英十岁时,郭父为让凤英学得一门技艺,请来了一位艺名叫“万盏灯”的师傅,让凤英跟其学戏。也许是缘分吧,师傅很喜欢凤英,从此凤英牢记师傅“日日功,日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的教诲,为练就一双硬腿功,付出了超常的努力……
十一岁时凤英学小旦,已会《遗翠花》《狐狸仙》等几出小戏,开始登台演出,她的师傅万盏灯给她取艺名“十一生”。 一次,临开戏时,扮演《杀府》中伍员的演员生病,万盏灯师傅急得一筹莫展。 救场如救火,凤英主动跟师傅请演。 一场戏下来,虽出了一点小失误, 但凤英英武的扮相,那种女孩子少有的阳刚之气,使师傅终于下了让凤英改演小生的决定。
2
很快“十一生”的名字传遍晋中各个村镇, 凤英在师傅的带领下,在晋中一带跟各路名家搭班演戏,在演出之时,她用心向自来香(张永贵)、北田旦(王增山)、刘桂英、筱吉仙(张宝魁)、 丁果仙等各路名师请教、学戏,表演技能得到迅速提高。 特别是凤英的把子功得到了名师李崇遂的指点,为她以后演好武小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郭凤英结束了五年的学艺生涯,迎来了她十六岁花季。 师傅万盏灯将她引进搭班在榆次十股班中,成为和南路生(著名小生)在十股班的两个主要生角之一。榆次十股班成立于1936年,由王金奎、刘春祥等十人集资创办。是榆次一带数得上的硬班子。在这里,凤英深感幸运,刚出师就与从小就崇拜的须生盖天红、鹿儿红等名师在一起,并得到了两位名师的指点。 在台下,她细心揣摩盖天红《辕门斩子》(饰杨六郎)、《哭灵牌》(饰刘备)中的唱腔艺术;鹿儿红所扮演的《五雷阵》中的孙膑,背插丈余长的纸幡,仍能自如地前后甩、绕圈甩,而纸幡却纹丝不乱的绝技……
其时,日寇的铁蹄已踏进了太原城。日本侵略者一方面以武力沦陷了晋中各县; 一方面制造虚假繁荣,宣扬所谓的 “大东亚共荣”、“王道乐土”,在日寇的威逼下,艺人们只得登台或赈灾义演、或劳军慰问,挣得微薄的收入。 迫于生计,郭凤英等艺人随刘春祥、说书红、张宝魁等人组成的戏班先后到山西、北平、天津、内蒙古丰镇、归绥、张家口等地演出。
3
据贾克在 《奋发进取独领风骚:我所认识的郭凤英》 一文中回忆:“……1945年冬,张家口第一次解放,我参加张家口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工作组,派到张家口市和宣化两地的戏曲界, 做民主改革与戏曲改进工作。我看她(郭凤英)的第一个戏是《黄鹤楼》里饰演周瑜,虽然“十一生’的大名早已听说过,但看戏时的心情并没有多大的期盼。 当她出台亮相,表现得光彩照人,使我心头一亮。 她在台上的举手、投足,功架漂亮,特别是单腿抬举, 厚靴底竖起朝天且毫不费力,令我大吃一惊。 这表明她的功底深厚扎实,她把周瑜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少年气盛,心胸狭窄又不失将帅风度……”
当时, 已结婚生子的郭凤英,在位于南营坊的同德戏院演出了一段时间后, 又转到堡子里的裕民戏院(旧园)演出。 先后与刘明山(艺名五月鲜)、刘宝山(艺名小十二红)、刘玉山(六月鲜)、刘玉婵、筱桂桃、关德禄、蔡友山等人同台演出。 文戏代表性作品有《二度梅》,郭兰英饰剧中陈杏元,郭凤英饰梅良玉;武戏是《战宛城》,郭凤英饰张绣、蔡友山饰典韦、张庆云饰曹操、筱桂桃饰邹氏、刘玉婵饰丫鬟, 一台群英荟萃的演出,成为郭凤英艺术生涯中一段值得纪念的佳话……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郭凤英与筱桂桃的合作。 筱桂桃(1914—1973年),原名杨丹卿,宣化人。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筱桂桃的出色演技已名震山西剧坛。 1940年,郭凤英在太原大戏院演出时,曾与筱桂桃合作演出《洞房》《少华山》《探阴山》等剧目。如今,郭凤英来到张家口,二人得以再次合作。 在《战宛城》中,正当红的筱桂桃甘愿当配角演邹氏,使郭凤英打心底佩服。她常对人说:“别看筱桂桃形象一般, 可她扮起戏来演啥像啥,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
1945年8月23日, 张家口第一次解放。 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张家口戏曲界在共产党干部贾克、何迟等同志的领导下, 很快成立了旧剧联合会,许多艺人主动戒掉了在旧社会染上的恶习,不少人还自编自演了一批反映当时生活的剧目,一些年轻演员在党的政策感召下脱离了旧戏班,参加了革命队伍,郭兰英就是在那时离开同德戏院,参加了华北联大文工团的。 而郭凤英此时因有家庭和孩子,未能参加革命,但她已深刻地感受到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然而,无情的现实很快又摆在了面前,随着赐儿山一带响起了国民党进攻张家口的激烈枪声,白色恐怖笼罩了山城。 眼看又将面临困苦的生活,郭凤英、大爱成、蔡友山、郭美英等人组成了一个临时戏班,到柴沟堡一带的村镇演出。其时,已是冬季,柴沟堡的天气异常寒冷, 路上行人稀少。 她们组成的临时戏班,经常为寻找不到演出台口而发愁,眼看维持无望,只得各自解散。不久,郭凤英又回到了北平。在北平的广德楼搭班演出时,班主让她演《翠屏山》(饰石秀),这是一出硬功戏,其中石秀的“盘刀”功,是这出戏的一大亮点,离开它观众不买账,郭凤英一直没有掌握。 而会“盘刀”功的只有武生名角邵春青(艺名筱云龄),当郭凤英找到了筱云龄, 筱云龄毫无保留地将盘刀的路数、要领等原原本本地教给了她。 使郭凤英在北平首次顺利演出了《翠屏山》并获得成功。 对筱云龄的传授之恩,郭凤英一直念念于心……
4
1947年夏, 在丈夫李春的陪同下,郭凤英再一次来到了张家口。 由于人地已熟,郭凤英很快搭上了田月楼的戏班,在社会影剧院演出。 在这里,她遇到了著名演员筱桂林(原名孙文升,涿鹿县人,张宝魁的弟子),他演的《详状》,是郭凤英梦寐以求想学的一出戏。当筱桂林得知郭凤英的这个想法后,就毛遂自荐地担起来传授任务,直到郭凤英全部掌握并正式演出。这一阶段郭凤英主要演出的剧目有 《打金枝》(饰郭暧)、《小宴》(饰吕布)、《蝴蝶杯》(饰田玉川)、《翠屏山》(饰石秀)、《汲水》(饰苏云)等。但辛辛苦苦一天演戏,并不能挣下多少结余。好不容易苦熬到1948年,恰逢一个晋剧戏班要到天津演出,郭凤英只得又赶往天津……
走南闯北的郭凤英并不满足于一般的演出挣钱, 而是精益求精,边演边学。 她所塑造的戏剧人物形象:吕布、郭暧、赵云、周瑜、杨五郎、吕蒙正等小生角色, 毫无一点脂粉痕迹,无论是统帅、将军、书生、穷秀才,他们或英武、豪爽、骄傲、自负;或文弱、潦倒、 穷酸……都表演得极其生动、真实,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解放后,郭凤英被选为山西省阳泉市人民代表、阳泉市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并为毛主席演出; 其后,又参加了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晋剧联合演出团赴朝慰问演出;曾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亲切鼓励;1955年,郭凤英与丁果仙、牛桂英共同拍摄电影《打金枝》,这是晋剧史上第一部搬上银幕的舞台艺术片。
晋剧的历史在不断地丰厚着,晋剧的未来更在无尽地绵延着。这其中的积累和深长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无数从艺者的功绩……
郭凤英《白蛇传》中饰演许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