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票班历史悠久了,在大小的村庄几乎都有闹票的,在清末民初的太原城,以东米市李家济生馆,太原县马中秋、三秋的聚文会最为有名。解放以后南市街的同义堂,东米市的谭德开的谭记乐器店,成了票友的天堂,太原名票多在此间聚会,其中就有所谓的十八达王: 1韩子谦 祁县 人 2郭少仙 祁县夏家堡人3任焕章 清徐北营人4侯月清 太原县寇庄 5宋根宽 黄陵 6疙瘩丑 宋桃园7李子华太谷朝阳人8海海 榆次永康村人9张喜孔 交城10程二蛮 榆次什贴新子村人11二虎子祁县城人 12王培森 四元子 汾阳13杨茂德 徐沟中辽西 14武申儿 平遥长寿村人15胡公辅 晋祠北堡人16贾锡五 太原人17郝文德 寿阳18阮沛旺 平遥县人。榆次的山柏儿王永年,艺名盖盖天,太谷的保子名张伟,徐沟的二丁子要德胜,在票界威望越巨,堪称乱弹高手。
太原的各大企业厂矿都有自己的业余剧团,吸收了不少剧团下来的演员,如一电厂、二电厂,重机、矿机、晋机、二四七、塑料公司等,戏剧专家郭士星上学期间就在机车厂剧团拉过二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顶峰,除专业院团,业余剧团层出不穷。邮电俱乐是1948年6月24日,经当时的太原一等邮局第四届邮务工会决议决定成立的。邮务剧团首先成立了晋剧股,原来打算还要成立“国剧(京剧)”和“话剧”两个股,但因人少未成立组织,只有些清唱活动。剧团的负责人是邮务工会理事兼宣传科副科长(行政职务是邮局业务股长,甲等邮务员)郝宝林,晋剧股由邮局业务员周凤池和刘青选负责。晋剧股团员有蒋翔、张杰、张汉约、王玉生等20余人。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军管会邮政接管组接管了太原邮局,要求在原来晋剧“自乐班”的基础上,充实领导力量,扩大文艺队伍,条件成熟后,改建成邮电业余文工团。丁果仙、牛桂英也曾对剧团进行指导,名家武惠仙等也此与大家同乐。除了文革期间,一直活动,上世纪八十年代又配备了戏箱,九十年代省邮电和市邮电分家,好戏箱归了市邮电,由郭静英管理,平时也有活动,但人员多在省邮电活动。成员多为阳曲县人,也有部分阳曲剧团下来的人员,如青衣张玲秀和鼓师宋杰夫妇,须生庞翠仙,刀马旦冯转娣。一些老艺人王青兰、高玉梅、宋桂仙也常来演出,进入新世纪参加的王慧彬、阎秋香等不断的演出实践,都成了太原的名票。
今年后半年,邮电老局长邀著名鼓师侯玉金,担任邮电业余剧团团长兼艺术指导。侯玉金是太原小店人,从小爱戏曲,考取山西戏曲学校音乐二班,受教于高瑞林、陈晋元、冯煊等前辈,后到大同剧团工作,长期与杜玉梅、李爱梅、李玉成等名家合作。多年练出打击乐的真功夫,技法娴熟,底号清楚,下签稳、准、狠,于抒情处轻打慢拍,于激情处似万马奔腾,打出人物感情,打出人物性格,对唱腔相辅相承,毫无喧宾夺主之嫌。退休以后长期在太原小店区,小马、大马、南黑窑、北张等地辅导票友学唱。对于毫无唱腔表演功底的人,他细心指导,耐心说教,倾心相授,毫无保留的把艺术传授给票友们。其中培养的刘慧芳就是一例,原来唱也不会唱,程式动作没有功底,从一窍不通到登台彩唱,侯老师下了功夫,应了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邮电俱乐部是每个星期二、六下午在进行演出,星期六为彩唱本戏,星期二为票友唱段,这里常年演出,里面有座椅,小舞台,免费为戏迷进行演出。这天演出的是本戏《双官诰》,这出戏也叫《忠孝义》,现在多演《教子》一折。现在剧团的剧目大多改编,而票班唱的多为老本,票友来了玩得就是痛快,不论什么角色,都乐此不彼。名票阎秋香可谓修成正果了,唱腔稳重大方,扮相秀气,表演细腻,深受群众的欢迎。这出戏由阎秋香,侯继平,刘慧芳,王翠萍等演出,琴师王秉公,鼓师侯玉金。精彩的伴奏,激情的表演,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来这里的票友都是义务工作,为了爱好大家都相互学习,虚心向老艺人学习。现在讲究非物质文化传承,而大多老的东西只有在民间或票友中看到,而专业院团基本净化了。艺术就是这样,有多种欣赏的群体,也有共性,也有分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