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北京舞台唱主角的应该是贺岁戏曲:大雅的昆曲《贵妃东渡》,雅俗共赏的京剧《宰相刘罗锅》(三、四本)以及大俗的评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摆出了"三足鼎立"的架势。从2000年春节到2001年春节,贺岁戏曲在跨世纪之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1台到3台的发展过程。今年这3台戏虽然在舞台上各具特色,但在剧目选择、制作和推销理念上,却有着共同之处。
生书熟戏,借力打力
在艺术形式多样化、戏曲演出不景气的今天,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进行创作,是传统戏曲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戏曲历来就有"生书熟戏"的创作传统,如今,这个传统经过变通,采用借力打力的办法,被运用到贺岁戏曲的创作之中。
京剧《宰相刘罗锅》和评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都是把家喻户晓、深受群众喜爱的电视剧转换创作为舞台剧。借助电视这种大众传媒的优势,其中的好处不言自明:一是利用已经形成的社会影响力,为戏曲舞台注入活力;二是借助电视剧在观众中形成的"人气",不需要"预热"和铺天盖地的宣传,人们就知道这是喜剧,符合春节期间人们观剧的心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助于戏曲艺术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强强合作,大胆创新
三戏另一共通之处就是大量实验派艺术家们的参与创作,在对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开发的同时,从艺术观念到创作手法均大胆突破传统,使戏曲重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受到当代观众的喜爱。 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一、二本把继承和改良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比如,把在舞台上消失多年的"捡场"重又捡了回来,在舞美、灯光效果上引入戏剧制作理念,在动作、舞蹈编排上又融入现代舞蹈的表现手法。5位京剧研究生的加盟为该剧增添了些书卷气,南昆名丑刘异龙在四本演绎另类和王申,六爷则由京派名丑马增寿饰演。京剧大师李少春之子李宝春十几年前赴美学习后在台湾发展成一代名角,这位海外归来的"刘罗锅"应该算是本剧的最亮点。评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则大胆地将踢踏舞、中国武术、现代舞蹈、流行歌曲等艺术熔为一炉。大型新昆曲《贵妃东渡》则在展示唐风唐韵的同时融入现代感,中国昆曲艺术与交响乐和中国民族舞蹈相结合,将昆曲的典雅、交响的恢宏、爱情的浪漫融合成一部新的《长恨歌》。
在以制作人制为核心的市场运作机制下,三戏在编、导、演、舞美、作曲等人员构成上打破了一团一地的传统,采取跨地区、跨剧种、强强联合的办法。这种全新的用人机制,既通过优化组合保证了艺术质量,又促进了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交流。《宰》三、四本和《贫》请来话剧新锐导演李六乙。
《贵》总导演是近几年执导过歌剧《苍原》、《屈原》,昆剧《偶人记》以及黄梅戏《徽州女人》等的中央戏剧学院剧演系教授曹其敬,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大师级作曲家叶小纲担任该剧音乐总监和作曲,近年来涌现的顶尖级设计师黄海威任舞美设计,再加上旅日京胡演奏家、男旦吴汝俊的该剧文学创意兼主演身份,《贵》堪称国际阵容。 扛贺岁旗,定位鲜明 去年春节,《宰相刘罗锅》带出连台本戏和贺岁京剧的概念,为该剧市场运作提供了"佐料",制造出"过春节看刘罗锅"的全新文化消费时尚,形成了贺岁戏曲、贺岁电视、贺岁电影三分春节文化市场的局面。今年,三、四本在观赏性上造就了更大宽容度,老戏迷、新观众都能从中品味和找出适合自己欣赏习惯的兴奋点和敏感区,尝试使京剧新创剧目走出"叫好不叫座"与演出市场脱节的误区。而《贵妃东渡》这道贺岁大餐还没来得急端上桌,一衣带水的日本友人就已提前预定了400个座位,准备包机飞往中国。该剧除了在大年初一至初七在保利剧院演出,8月底还将赴日演出30场。
从《宰》一、二本的演出来看,贺岁戏曲激起了观众的兴趣,吊起了观众的胃口,但一地一戏毕竟显得单薄。今年,《宰相刘罗锅》三、四本在京城中心地带长安大戏院演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南城的评剧大剧院,昆曲《贵妃东渡》在偏北的保利剧院。三戏各有各的观众群:刘罗锅雅俗共赏,张大民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而昆曲《贵妃东渡》则是高雅艺术中的极品。于是,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欣赏层次来说,这3台贺岁戏曲在京城拉开了"金三角"。
3台贺岁戏曲不仅以剧目带动了艺术院团的生产,激活了剧种,制造出演出市场的热点,更重要的是,促进艺术院团转换过去"重投入轻产出,重艺术轻市场"的陈旧观念,从而使一部新剧目从过去等市场,变成了从创作开始就研磨观众心理和抢市场。同时,这些剧目在传统经营模式上还与老百姓日益形成的旅游文化消费和假日文化消费相结合,大大拓宽了推销渠道。 (中国文化报 徐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