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昆曲是厅堂里的事。

地上铺上一方红地毯, 就算是剧中的境界 ;唱的时候, 笛子是主要的乐器,声音当然不会怎麽响,但是在一个厅堂里,也就各处听得见了。搬上旧式的戏台去, 即使在一个并不宽广的戏院子里,就不及评剧那麽容易叫全体观众听清楚。如果搬上新式的舞台去,那简直没法听,大概坐在第五六排的人就只看见演员拂袖按鬓了。我不曾做过考据功夫,不知道什麽时候开始有演唱昆曲的戏院子。从一些零星的记载看来,似乎明朝时候只有绅富家里养着私家的戏班子。

《桃花扇》里有陈定生一班文人向阮 大铖借戏班子,要到鸡鸣埭上去吃酒,看他 的《燕子笺》,也可以见得当时的戏不过是几十个人看看罢了。我十几岁的时候,苏州城外有演唱平剧的戏院子两三家,演唱昆曲的戏院子是不常有的, 偶尔开设起来,开锣不久,往往因为生意清淡就停了。

昆曲的串演,歌舞并重。舞的部份就是身体的各种动作跟姿态, 唱到哪个字,眼睛应该看哪里, 手应该怎样,脚应该怎样,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遵守着。 动作跟姿态大概重在对称,向左方做了这麽一个舞态, 接下来就向右方也做这麽一个舞态 , 意思是使台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观赏。

譬如《牡丹亭》里的《游园》一 出, 杜丽娘小姐跟春香丫头就是一对舞伴,从闺中晓装起,直到游罢回家止,没有一刻不是带唱带舞的,而且没有一刻不是两人互相对称的。这一点似乎比评剧跟汉调来得高明。前年看见过一本《国剧身谱 》,详记评剧里各种角色的各种姿势,实繁复非凡;可是我们去看评剧, 就觉得演员很少有动作,如《李陵碑》里的杨老令公,直站在台上尽唱,两手插在袍甲里,偶而伸出来 挥 动一下罢了。

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来表演,那就跟木偶戏差不多。

摘 选 自 叶 圣 陶 的 《 昆 曲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