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冲刷不去的愿望,便沉积为此生梦寐以求的理想。在中国昆曲剧场里再现50折《长生殿》演出情景的念头,多少年来,挥之不去,反而日渐强烈。对此,人们善意相劝:“想入非非,此生休矣!”放弃,往往比实现还要难。路漫漫兮,我迈出了第一步,已将清代洪升所编50折《长生殿》剧本,整理为章回体小说式的5本昆曲剧本《长生殿》,并郑重提出在北京和上海各开辟一座“中国昆曲剧场”的建议。我想,21世纪的中国,再不会有那么多未竟的理想付之东流吧?在中国昆曲剧场观看50折《长生殿》,应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体面吧。我认为,21世纪盛世中国,建立中国昆曲剧场的时机已经成熟,昆曲将开创进入专业剧场演出的新纪元。
昆曲为中国百戏之首,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昆曲定为“人类非物质(口头)文化遗产”。今天,发扬光大中国昆曲艺术,是炎黄子孙的职责、忠诚、共识。
中国文学史上明清“传奇”剧本,是中国昆曲的宝贵财富。全本《长生殿》将作为未来中国昆曲剧场的开场之作,随后,一部又一部“传奇”将陆续登场。
我是文汇报驻北京记者,观察各地昆剧团的演出基本是三种形式:一是租用大剧场,多为场次有限的带任务的演出,难以呈现演出的计划性和规律性,宣传推广不足,观众上座差,演出成本高,几乎入不敷出。二是在剧团的小剧场定期演出,环境简陋,票价低廉,观众面狭窄,演出形不成气候。有些挺好的戏,在小剧场演几场便默默无闻地被束之高阁。三是在旅游地区演出,主办单位把昆曲小舞台当景点,只演些简单的折子戏,无艺术欣赏可言,而且会产生对观众认识昆曲的误导。现在,有的城市建立了新的昆曲剧场,但遗憾的是,剧场拘泥于古戏台的小型和简单的结构,剧目选择仍摆脱不了为旅游服务只需演些简单折子戏的思路。今天,昆曲的演出呈现,与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泱泱戏剧大国的形象、与“人类非物质(口头)文化遗产”的实质和定位,相距甚远。正因为昆曲是人类口头文化遗产,必须在舞台上活生生展现他的精粹,才是体现他生命价值、艺术价值的唯一方式。近来,上海昆剧团在排演《牡丹亭》的创作中,表现出坚持不懈、反复磨砺、勇于进取的精神,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昆曲舞台上演出的传统戏主要沿袭折子戏的表现方式,往往以是否有利于展示演员唱、念、做、打的技艺而为选择剧本片段的目的,名角儿们在折子戏的演出中艺术千锤百炼,自成一家,再以师徒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后人。折子戏是昆曲表演和音乐的精华,是昆曲艺术展示、发展的基础和依据。但是,今天中国昆曲的演出形式不能仅仅停留在折子戏上,事实证明,昆曲艺术家们在演出、继承折子戏的同时,又努力走出折子戏的局限。洋洋洒洒50折大戏《长生殿》,过去在舞台上通常仅演其中有限的几折,几乎清一色是剧中人唐明皇和杨玉环的对手戏,因为缺乏剧情的承上启下,人物心理、行为的脉络不完整,观众会觉得乏味,不知剧情的陌生观众,更会不知所云。
我们把中国昆曲的宝贵遗产《长生殿》捧将出来,放眼今天的舞台和观众,倾尽心力把遗产和现代人连接起来,古老的《长生殿》将焕发出古典美和时代感融为一体的魅力。
然而一旦面对《长生殿》剧本的整理,诚惶诚恐便涌上心头。要把过去多在案头欣赏的文学本,改变为给21世纪观众观看的舞台演出本,既怕伤着清代文人的文字,又怕伤着昆曲常演的10出折子戏的精华;既要保留常演的10折戏的经典唱段,还要照顾到这10折戏的篇幅和内容,在全剧中的贯穿、匀称和流畅。
整理剧本的第一课程,是将50折剧本划分段落(本)。我将原剧本分成5个大段落,也就是以5个晚会、15小时完成全本演出,接近古代“传奇”戏演出时的情景。21世纪昆曲舞台的呈现应该出现新面貌,全本《长生殿》提供了还原人物的生活形态的可能,引发演员表演出现相适应的变化,这些,是我们追求昆曲演出的新境界。无须讳言,原剧本中有些折子戏内容松散、重复,有些无意义的枝蔓和过场戏,这些都是整理剧本时需要认真做功课的地方。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于是,剧本划分段落需要有悬念,借鉴中国章回小说的叙事方式,吸引观众。原剧本的后半部绝大多数观众都没有见过,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悬念。全剧大小50折,经过压缩、调整成为篇幅相当的37折戏,每本7或8折,比较整齐。以第一本为例,包括“传概
定情”、“贿权”、“春睡”、“禊游”、“傍讶”、“幸恩”、“献发”7折,主要人物依次亮相,交代他们之间关系的来龙去脉,埋下戏剧矛盾展开的伏笔。
唱词重重叠叠,无比优美,是《长生殿》剧本的重要特征。但是,为使文学欣赏本转变为有戏剧节奏的舞台演出本,一定要将唱词删繁就简。这又是诚惶诚恐地举笔难落。幸有指点云:减少抒情篇幅,突出故事性。现代观众接受古老的《长生殿》,需克服古诗词难懂和昆曲难懂的两个障碍。首先,全剧开场的语言必须做到使观众一听便明白,被顺利地带进剧情之中。开场白“传概”原是几十句唱词,交代全剧的情节,没有看过原剧本和不了解历史故事的观众,是难以听明白的,不明白便会觉得没意思,便会出现我们最不愿意见到的退场现象、或是根本不进剧场。于是,开场白“传概”被改写成只有几句的道白,第一句依旧是原剧本的第一句词:“古今情场,谁个真心到底?”,然后根据内容归纳为:“话说大唐天宝年间,唐明皇、妃子杨玉环,生死同心,终成连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演唱传奇《长生殿》。”寥寥数句,意思有了,令观众感受到全剧的气势。
《长生殿》是一出驰骋于天上地下、人间仙境、具有奇思妙想的中国明清传奇,将是一出好看的大戏。今天的观众会乐意接受这个不同于常规的剧目,以及有趣的观剧形式。一位八旬戏剧家云:能够观看全本《长生殿》是毕生的戏剧理想!让我们一起期待50折中国昆曲《长生殿》开场锣鼓敲响的时刻……
(摘自《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