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宗师杨小楼除自己的天赋条件和刻苦习艺外,亦得力于钱金福、王长林、迟月亭、许德义这“四大天王”之辅弼,杨尤其对钱、王两位始终执礼甚恭。

钱金福(1862一1937年),满族,北京人。幼入全福昆曲班,后科班报散,又入四箴堂。蒙师崇富贵与朱洪福,初习铜锤花脸,因嗓音欠佳,遂改武净兼架子花。当年有位教师先教其《醉酒》,后教《芦花荡》,当时众人不解,经解说才知花脸的许多身段是从花旦身段变化而来,这样才能从粗犷中显出抚媚的功架美。由于他昆曲基础深厚,身段极其美,为当时首屈一指的武净名家。曾搭三庆、春台、小长庆、玉成、春庆、同庆各大名班。一生辅佐了谭鑫培、余叔岩、杨小楼三大巨匠。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这“三大贤”都曾向其请教学艺,其《铁笼山》杨小楼亦从内心折服。光绪三十年(1904年)三月十一日与王瑶卿、周如奎、沈小金、慈瑞全等同被选入升平署。其子钱宝森、弟子刘砚亭,得钱氏真传,均辅佐杨小楼。

王长林(1858--1931年),乳名栓子,原籍江苏苏州。祖父王松年,原工昆旦,因避战乱入京开设玉鹤堂中药店,同时在家课徒,“同光十三绝”之昆旦朱莲芬即出其门下;其父王德忠,工花脸,隶嵩祝成班。王长林生于清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幼嗜戏曲,后由内监黄某领人宫内胜春魁科班学艺,先习武净,后拜王文隆为师,学文武丑,能戏三百余出。其嗓音极佳,话白响堂口齿清楚。武功根基极深,动作轻巧敏捷,开打脆快稳准。曾辅佐俞菊笙、谭鑫培、杨小楼、余叔岩等诸多名家。与谭鑫培合演《天雷报》、《问樵》等;与杨小楼合演《连环套》、《骆马湖》等;与钱金福合演《祥梅寺》等,珠联壁合相得益彰。并能反串《四郎探母》之余太君。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二月初二日与孙怡云、熊连喜、穆长久、马全禄、曹永吉等六人选入升平署。杨小楼、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筱翠花等均曾向其请益。传人有傅小山,再传弟子叶盛章、萧盛萱等。

王长林长子昆山,原习武丑,后出家为白云观道士;次子福山(1897-1962年)继承父艺,亦佐杨小楼多年,后傍孙毓堃,五十年代于中国戏校、北京戏校任教。福山子元刚,原习武丑后管旗把箱。福山孙名子江,工武净,为北京戏校第一届毕业生,后到湖南工作。王门为六代梨园世家。 王长林于1931年正月十九日病故于北京宣武区东北园寓所,享年73岁。

迟月亭(1883--1964年),谱名振源,乳名亮儿。原籍山东蓬莱,生于北京。为武老生迟遇泉(春祥)之三子。幼从崇富贵、丁俊练功,后入小天仙科班,与谭小培、阎岚秋等同科,先习老生,后从杨隆寿习武生,以短打戏见长,身上边式漂亮,武打严谨火爆,翻跌轻便敏捷。于客厅内能翻四个虎跳前扑,且不偏不倚,台上能必周必正地连走30多个“旋子”,可见功夫之深。曾搭福寿、鸿庆、双庆等班,曾与杨小楼、俞振亭合作,杨倚重为左辅右弼,是不可须臾离开的得力搭档。与范宝亭、何佩亭在杨小楼班中有"一楼三亭"之说。 三十年代曾于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执教,五十年代又应聘于中国戏曲学校。寓所位于前门外校尉营18号(经网友考证,应为:36号)。

许德义(1886--1944年),名全增,原籍京东东坝(一说大兴县)。其父为“奎(张二奎)派”老生许荫棠(1852-1918年),因嗓音响亮,时人称之“许大嗓”长子钧增为鼓师,钧增之女为吴彦衡前室。次子即许德义,据《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载,许德义生于光绪八年(1882年)十月初七日。

许德义自幼坐科福寿班(一说福冬班),工武净,武功基础磁实,长靠短打皆精,以勇猛见长,英气勃勃,颇有大将风度,在杨小楼班地位仅次于钱金福。《恶虎村》钱饰濮天雕,许扮武天虬,与杨小楼的黄天霸相互依傍,满台生辉。

《长坂坡》与王瑶卿“跑箭”一场,圆场绝妙之极,开弓放箭二人配合默契,严丝合缝珠联壁合。《金沙滩》之杨七郎,脸谱入神,工架优美,起打勇猛,犹如黑虎一般。晚年落魄,不得已兼演文戏。

许德义为人直爽性格倔强,对艺术极端负责,台上从不懈怠,必全力以赴。他的“垛泥”堪称一绝,矫健利落,垛住后纹丝不动,挺拔优美甚是漂亮。一次因台板不平,略有晃动,自己深感内疚,回到后台抄起一块箱板,朝自己的脚脖子狠狠地打了一通,边打边责骂自己,把脚打的又红又肿,最后借3支“船桨”,一瘸一拐地走回去了。“许德义自责”已传为梨园佳话。
许德义娶武净李寿安之女淑英为妻,有子许明昌。其弟子有吴彦衡、义小亭等,但均工武生。花脸弟子有票友丁福庭等。

以上四位共称为杨小楼班中的“四大天王”。

(摘自 《梨园轶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