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名家竞相参与前期创作,为自己度身定制大戏,正在成为本市戏曲界的一种时尚。继王志萍参股投资古典梦幻浪漫越剧《蝴蝶梦》的制作之后,又一部应张静娴之邀,专门为她度身定制的新编历史昆剧《班昭》也已排就,于本月25日起在逸夫舞台连演5场。
首次执笔为昆剧创作的罗怀臻告诉记者,《斑昭》剧本5年中8易其稿,他多次想中途作罢,是张静娴及其战友们那种“追求理想,坚守信念,甘于寂寞,矢志以求”的班昭精神使之动容。他指出,资深演员直接参与剧目的选择与前期创作,直接参与剧组的组建与二度工作,是一种积极现象,但同时也对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此次在新戏中饰演斑昭的张静娴,要在舞台上表现一代才女从14岁豆蔻年华到71岁耄耋之年的漫漫人生,就要把她平生积累的花旦、闺门旦、青衣乃至老旦等诸多戏曲旦角行当贯通运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张静娴则强调,昆剧艺术需要有创新剧目和强大的新文化来作支撑,没有文化支撑,找不到有文化意蕴的文学形象作基础,传统技艺再精美也只是技艺而已,它可以让一些爱好者陶醉,却难以打动普通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心。近年来,上昆在团结作家、发现作品上下了不少功夫,像岳美缇请曾任北京昆剧院院长的郭启宏为她度身定制《司马相如》,梁谷音特邀王仁杰根据白居易同名长诗新编旅游剧目《琵琶行》,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她坚信,在大家的帮助、支持下,定能塑造出一个既有传统背景又有开拓创新的舞台新形象。
《斑昭》导演、首次来沪执导大戏的浙江著名越剧导演杨小青认为,戏曲名家对事业的痴情与坚守,使他们热衷为自己度身定制大戏,以实现艺术理想;而戏曲名家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也为他们参与前期创作,确保艺术创新的成功提供了可能。像尚长荣为演《曹操与杨修》毅然离开西安来上海,陈霖苍为演《骆驼祥子》南北奔波,茅威涛在两获文华奖和梅花奖后甘冒风险排《孔乙己》,韩再芬突发奇想将版画《西递村系列》搬上黄梅戏舞台,并将之改造成栩栩如生的《徽州女人》,都为戏曲的改革和创新带来了新思路,树立了好榜样。 端木复 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