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才子刘建春说:“昆曲就像一个精妙的苏州园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透过漏窗向里面张望了一下,于是再也回不到那没有昆曲的时光里了”。
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源于苏州的昆山,又名昆剧、昆山腔,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从起源、发展、衰败到新中国后的兴起,历经荣辱兴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确立了“百戏之祖”的艺术地位。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中国昆曲“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对于昆曲开始真的不怎么喜欢,它的昆山腔很难听得懂,后来不知怎么的也就喜欢了,和越剧一样成了我不可缺少一部分。博物馆忠王府内的一个古戏台,政府出资得以修复,那里就成了昆曲的演出地,在上班的时候,我会忍不住偷偷溜去看看,哪怕只是一小会也行。我喜欢它的的一招一式,喜欢它的幽雅、委婉,舞台上的才子佳人,在柔和的灯光下,人面桃花,绚丽的水袖上下舞动、翻飞,似花间彩蝶飞舞,华丽中透着落寞,它负载着古往今来无数人的柔情蜜意。那些莫名而又复杂的情绪,岂是清风明月就可以明了的?
2004年4月,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在港台澳等地演出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观众一片喝彩,青春版《牡丹亭》获得成功有诸多因素,两位青年演员俞玖林、沈丰英的出色表演功不可没,“他们以优雅的诠释给予《牡丹亭》青春的生命与活力,已然成为华人世界古典而现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人说最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那以情伤人的温柔,能使人香消红陨。
评论认为,把昆曲的古典美学与21世纪的审美意识磨合接轨,将有数百年表演历史的古老剧种搬上现代舞台,是青春版《牡丹亭》对戏剧的贡献。
作为苏州人,为他们感到骄傲,《牡丹亭》的成功演出,增添苏州人对拯救昆曲艺术的信心,保护昆曲责无旁贷,身为世界文化瑰宝,我们国人理应倍加珍惜和尊重。记得去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苏州的昆曲得到了2分钟的展示,在一幅美丽的画轴上,才子佳人弹琴演唱,音质委婉细腻,软糯水磨的声腔,令无数人着迷,令无数人倾倒,仅仅2分钟,真的让我感动了好久。也让世人感动了好久。如果把昆曲比作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株幽兰”,那么古城苏州,就是拥有滋养这朵奇葩最肥美的土壤。
昆曲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渐渐被世人所接受。昆曲之花的芬芳,是众人辛勤浇灌的结果,应该让更多的人闻到它,在很多人事无法排解之际,这些美丽的唱腔和身段就是芬芳的怀想。(不弃的博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