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著名话剧导演田沁鑫执导的精品昆剧《1699·桃花扇》将在文化宫上演。虽然在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但江苏省昆剧院院长王斌却说,不少年轻人是在看到《桃花扇》的英文台词后,才开始关注昆曲的。这究竟是昆曲的悲哀还是昆曲的新生?昨日,王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有些无奈,但这就是现实。并指出,欣赏昆曲,必须要作文化准备,附庸风雅不是贬义词。
昆曲需要亲和力
“以前大家看戏都是昂起头看,所以有距离感。”王斌说,很多东西之所以小众是因为高雅的帽子,曾经一度消亡的昆曲现在又回来了,面对市场,昆曲需要专业的营销策划,而亲和力就是其中之一。
《桃花扇》里的演员平均年龄不到20岁,个个都是美女帅哥。“启用年轻演员,一是继承的需要,二是想拉拢一些年轻观众。”王斌介绍说,《桃花扇》里的两个李香君,单雯(扮演少女时期李香君)和罗生雪(扮演经历了磨难之后的李香君)已经有了自己的粉丝团,两个粉丝团还时常在网上“PK”。
毫无疑问,对昆曲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好事。但这些20出头的小孩,她们是否如600年前的李香君那样“耐得住寂寞”?
博物馆是死的人是活的
被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昆曲来说其实有些尴尬。对此,王斌的理解是,作为百戏之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头衔让昆曲得到了更多关注,只要人是活的,昆曲就不应该是博物馆艺术。
谈到人,在接受采访时,《桃话扇》两位年轻的主演对自己的未来似乎并未有太多其他想法,只是说,如果有机会,应该去尝试不同的东西,毕竟自己还年轻,但自己的根始终在昆曲。
王斌向记者介绍,如果没有这出戏,这批孩子可能早就转行做影视演员甚至学习流行歌曲去了。所以这出戏,最大的意义,其实就是给昆剧院留下一个剧目,一批行头,一批人。
附庸风雅不是贬义词
在《桃花扇》做宣传时,不少城市用了类似这样的广告:如果你是白领,一定要看一场昆曲。对于这样的噱头,王斌表示,附庸风雅不是贬义词,现代社会缺乏的就是风雅。
“为什么现在流行复古潮流?就是因为传统文化有让现代人沉寂的魅力。”王斌认为,传统文化的流行不同于其他流行元素,来得快也去得快,“拿《桃花扇》来说,只要你能安静地看上10分钟,你会感受到600年前的那个时代,它悠闲、散漫、自由,与现代的快速、浮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这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能给现代人心灵上的震动。”
虽然王斌也承认,不少观众是从优美的英文对白开始喜欢上《桃花扇》的。但他认为,若乐观点看,起码有部分人因为英文对白开始重新拿起古书,重新学习古典文化,“欣赏风雅文化确实需要有文化准备,这种素质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起来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