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升,临风长啸挂月峰
明末清初是昆剧创作最为鼎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两大代表人物是有“南洪北孔”之称的洪升与孔尚任,他们创作的《长生殿》和《桃花扇》,开创了戏剧现实主义的先河,使戏剧“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成为那个时期昆剧创作的主流。
这个时期,洪、孔昆剧创作的主要舞台是北京,他们也都因昆剧的创作而获罪于朝廷,有幸的是洪升和孔尚任都得到了天津文人的帮助,对天津戏剧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康熙七年,洪升离开家乡杭州赴北京国子监就读,并很快肄业,但没有考取官职,只得失望而归。康熙十二年冬,洪升再次来北京准备科考,但直到他获罪时的康熙二十八年,也没有考中功名。在北京,他因诗词成就而受到李天馥、王士祯诸名流的赏识,得到这些名流的指教,洪因此诗名大起。此时的洪升,“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在京城文人间,颇为倨傲。
康熙二十八年八月,洪升的传世之作《长生殿传奇》在天津张霖的“问津园”写成,洪升完成了《长生殿》一剧的写作,兴奋之余,他立即入京呼朋唤友,招伶人排练演出。此前一月,正赶上孝懿皇后佟氏病逝,时值国丧还未除服期间,被给事中黄六鸿以国恤张乐之“大不敬”罪名上章弹劾。洪升下狱,被国子监除名,还被逐出京师,时人有“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句来形容洪升遭遇的飞来之祸。
洪升在京期间交游广泛,像朱典、赵执信、翁世庸、查慎行、陈奕培、朱彝尊等名士都与之相交甚密。被逐出京的洪升于康熙二十九年,即此案发生后的第二年,应朱彝尊等好友之邀,来到天津蓟县的盘山游历,以疏解胸中抑郁之气。在这次游历中,他游遍盘山诸峰,并作《登挂月峰寄朱竹垞检讨》一诗:“五峰各各竞秀,挂月一峰独尊。仰视浮图天近,俯窥下界尘翻。蓟辽故国东镇,山海中原北门。恨不携君共眺,临风长啸云根。” 题目中提到的朱竹垞,即朱彝尊之字。
在客居京城等待考取功名时,洪升因父亲罹事远戍,不得不在钱塘与京师间来回奔波,在多次往返中,大运河是主要的交通通道,而漕运重镇天津,是洪升等南方士子入京的必经之地。因查慎行、朱彝尊与天津有颇多的渊源,朱彝尊于康熙十八年举科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纂修《明史》。朱游历甚广,南逾广州,西出太原,北至京津,足迹遍及半个中国。朱彝尊在康熙十三年之后曾留居潞河,即北运河的通州,曾应天津大悲院世高禅师及众诗人之邀来津游历。南查与北查本是一族,天津大悲院退居草堂、问津院、水西庄、帆斋、七十二沽草堂、艳雪楼等私家园林,还是天津本地诗人,与查、朱等人唱和场所,所以,作为朱、查的好友,洪升也来过天津这些私家园林,还在问津院写出了《长生殿》,而孔尚任更是得到佟蔗村的资助,才完成了另一传世之作《桃花扇》的出版。
况且,当年扬州、苏州的昆剧艺人及后来的四大徽班进京,都是沿着大运河而走向京师、走向全国的。受全国崇尚昆剧之风的影响,康雍乾年间,天津私家园林里出现的昆剧家班,也是沿运河从扬州、苏州等地北上的。洪升、朱彝尊、孔尚任等昆剧大家,因之也常常光顾这些私家园林。何况运河沿岸的曲阜是孔尚任的故乡,其时,孔也被罢官赋闲,沿着这条大通道,天津的这些园林无疑都留下了洪升、孔尚任和其他戏剧作家、诗人的足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