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国传统戏曲在台湾越来越升温。暑期一向是台湾表演市场的淡季,但今夏却很热闹,邀请了祖国大陆的京剧、豫剧表演团体去台北演出,大师与名角亮相舞台,深受台湾同胞欢迎。整个下半年,除了京剧外,应邀前往演出的还有昆剧、梨园戏、黄梅戏、歌仔戏等,都是重量级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由台湾国际新象文教基金会发起,从今年12月份至明年1月上半月,在台北举办的"新世纪中国昆曲大展演",集海内外七大昆班举行汇演。上海昆剧团的梁谷音、计镇华等名角将主演《蝴蝶梦》,压轴戏将是浙昆的《牡丹亭》上下本和《渔家乐》。

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昆曲所演唱的多是明清传奇,其特色是熔歌、舞、诗、画于一炉,集艺术精华之大成,创造了我国戏曲史上一套完整的舞台艺术体系,影响遍及全国。大约早在清康乾盛世时期,昆曲就传入台湾,而高品位的"昆曲沙龙"的形成及昆曲社团在各高等学府纷纷创立之状况则是本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昆曲艺术家徐炎之夫妇等从大陆去了台湾后才风行起来。 1987年,台湾成立了正式昆曲团体"水磨曲集",团长为萧本耀,组成人员都是当年徐炎之先生的学生。虽然不是职业剧团,但很多成员一直从事业余演唱活动,为弘扬昆曲这一传统艺术而不遗余力。

1990年夏,40余位台湾的教授、研究生组织"昆曲之旅"访问上海,在上海昆剧团连续观摩7天。他们大为惊叹:"原来昆曲并非只有清唱,还保留着如此完整的剧目,如此专业的演员!"他们立即恳请上昆派出名师,赴台教授正宗昆曲。回台之后,曾永义教授等台湾昆曲界名流又多方奔走呼吁,于1991年初成立了"昆曲研习班"。自1993年起,上海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江苏省昆剧院、苏州市苏昆剧团、浙江省京昆艺术剧院、湖南昆剧团不断应邀赴台演出。上昆导演周志刚及计镇华、梁谷音、刘异龙、蔡瑶铣、石小梅、王奉梅、龚世葵等20多位著名的昆曲表演艺术家和乐师轮番赴台授课。唱、念、做、打,琴、笛、锣、鼓,从头教起,教会为止,短则一年,长则一年半,至今已7期。 1999年,台湾昆剧团成立。这是由洪惟助教授主持的昆曲传习计划下成立之昆曲专业剧团,专业演员是会唱昆曲的京剧职业演员,同时吸收不少昆曲曲友加盟或客串演出。另外目前台湾还有两个昆曲曲会,一是"昆曲同期",由"水磨曲集"成员为主并主其事;二是"蓬瀛曲集",俗称"小同期"。这两个曲会均在星期天假《中华日报》礼堂举办唱曲活动,吸引了众多昆曲爱好者。 2000年更是台湾的"昆曲年"。3月份,由曾永义、彭镜禧、康来新、杨孝、樊曼侬、李殿魁、应平书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华戏曲与文学推广协会",以普及台湾地区昆曲为宗旨,会员近百人,已成功地举办了"儿童戏曲(昆曲)夏令营"和昆曲剧本"读书会"两项大型活动。4月份,组成"台湾联合昆剧团",台大教授曾永义任团长,率100余人来大陆参加在苏州市举行的"首届中国昆剧节"。他们演出了包括《玉簪记·琴挑》、《牡丹亭·游园惊梦》等折子戏专场,同时观赏了祖国大陆七大昆剧团的全部演出,达到了相互学习交流的目的。这次随团前来观摩的还有70余位昆曲爱好者,其中有不少是在校大学生。10月份,由应平书率领的台湾知名女作家访问团到青岛、上海访问,在上海仿古剧场特地观赏了由上海昆剧团演出的昆曲专场。

应平书女士告诉笔者:目前在台湾能唱昆曲的业余爱好者已达四五百人,经常参加演出的也有两百人左右;昆曲在青年文化人中比较普及,越是高文化人群中越风行,欣赏昆曲的人也越来越多,剧场演出昆剧都很卖座。她希望两岸共同努力,使昆曲这一中华文化瑰宝能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余仁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