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厚生(文化部振兴昆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感谢文化部为昆曲做了件好事,为昆曲的保护振兴开了个好头,同时也希望文化部昆指委加强工作班子的力量,制定出近年的昆曲工作措施,只要我们的昆曲工作者延绵不断,昆曲一定会有观众和市场。我们要用科技手段,保护继承现在还健在的著名艺术家的优秀剧目,同时要重视昆曲作家、作曲家的培养,比起其他剧种,昆曲的剧本创作和作曲更难。另外,还应开一个准备充分的昆剧艺术研讨会,研究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在理论上准备好了,实践才能健康发展,要对昆曲的研究人员给予奖励。

郭汉城(文化部振兴昆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昆曲被世界承认,是我们国家值得自豪的事情,文化部今天就保护振兴昆曲提出的意见很及时,必将对昆曲的保护振兴产生深远影响。如果意见中所提出的措施得到具体实施,昆曲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保护振兴昆曲,经济上不是最大的困难,而是思想认识最重要。我认为,保护继承是重点,观众问题不要指望人人爱看昆曲。我们要借这次东风搞一些纪念活动,扩大昆曲影响,同时要抓紧做好保护继承工作,重点培养人才,保护与继承要与培养人才相结合,结合明年的昆曲节,推出一批精品折子戏。在发展昆曲的艺术建设上,改编整理很重要,要搞出古典味道,要重视表演艺术,反对对昆曲实行大包装。保护振兴昆曲,既要充满信心,又要面对困难,不能浮躁,要耐得住寂寞。

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昆曲艺术的发展历程证明,只有做好对表演艺术精粹的传承工作,昆曲艺术才能得以延绵不断,昆曲传习所不仅为我们培养了一批保护振兴昆曲的中坚,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剧目和精湛的表演艺术。今天,我们同样要把现在健在的著名艺术家的表演艺术精粹加以保护继承,使我们昆曲艺术发扬光大。在新形势下,中国艺术研究院要努力担负起研究昆曲的工作,正如家正部长提出的那样,要对昆曲的内涵及本质特征进行再认识,把握好保护、继承、创新、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理论上理顺一些问题,以指导实践。

吴天行(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
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世界“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浙江的文艺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新闻媒体积极主动,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报道以及介绍中国昆曲的文章,浙江图书馆最近借阅昆曲资料的人很多,出现了一股昆曲热。我非常赞同孙家正部长提出的要对昆曲内涵及本质特征进行再认识以及要辩证把握保护、继承、创新、发展之间关系的意见,只要我们透彻地认识了昆曲的内涵及本质特征,把握好保护振兴昆曲的八字方针,就能使保护振兴昆曲进入正常轨道,经济上不存在问题。对于今年浙江昆曲的工作,我们主要要做好今年8月在杭州举行的“纪念昆曲传习所建所80周年暨纪念昆曲表演艺术大师周传瑛(90周年)、王传淞(95周年)庆典活动”,打响新世纪全国保护振兴昆曲活动第一炮。

吴爱华(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
昆曲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一是演出市场疲软,二是经费缺乏。经费问题通过特殊政策可以得到解决,但昆曲的观众、市场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昆曲的振兴不仅要靠政府的支持,更要靠昆曲艺术的自身魅力去适应当代观众。近年来,我们对湖南昆剧团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一、1998年将湖南昆剧团更名为湖南省昆剧团;二、除正常行政经费外,每年追加30万元,用于剧团的艺术创作;三、修建了一个适合昆剧演出的剧场,改善了创作排演环境;四、1998年招了50名昆曲学员,使湘昆能够延绵不断。今后我们还要做好以下工作:一、争取把团迁到省会长沙,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省属剧团;二、加大艺术人才培养经费的支持力度。

毛时安(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级巡视员):
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对昆曲界来说,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大事,这是党和政府历年来对昆曲艺术高度重视和保护的结果,也是昆曲界同仁经过几十年努力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以下几点应该充分重视:第一,昆曲被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感到深切的忧虑。昆曲获得了作为世界性文化遗产的地位,这是极高的荣誉,说明保护昆曲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但昆曲作为舞台艺术,是不同于凝固有形的文物实体,而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我们应该强调它作为非物质遗产与物质遗产的区别,应该有一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保护方式,这种方式我们的理解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第二,如何培养人才并留住人才,是昆曲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上海这两年虽然在人才培养上下了较大力气,但是仍感到形势严峻,目前的人才队伍状况与昆曲剧种的弘扬发展不相适应,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力度培养昆曲人才。昆曲演员队伍近年也流失严重,如何稳定现有的人才队伍,留住人才,提高对事业发展的信心,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给昆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第三,宣传力度不够也是昆曲不能扩大影响而制约发展的一个原因,所以我们除了努力发展昆曲艺术本体外,还要加大力度宣传它的魅力。各级政府及媒体等宣传机构应充分重视昆曲艺术的宣传,加大力度普及昆曲艺术。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尝试更多的方式发展昆曲艺术,上海正在积极寻求传统昆曲能为现代观众所接受的,与旅游、商业相结合的一种载体,使昆曲能更多地演出普及。

蔡正仁(上海昆剧团团长):
得知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世界“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心潮翻滚,激动不已。这是联合国宣布文化遗产的一个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补充。说明中国昆曲已越来越受世界关注,这是中国昆曲界长期艰苦奋斗成果,亦是昆曲自诞生以来各代昆曲艺术家努力积累、丰富创作的结晶。这是对于目前正在昆曲艺术这个领域里顽强拼搏的“志士同仁”们极大的鼓舞,是对我们那些以昆曲为终身奋斗目标的已故艺术家们的最大告慰。那么昆曲是否可以“坐享其成”呢?我不认为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昆曲为“遗产代表作”而可以更加振振有词地说昆曲是个博物馆艺术。相反,我们更加需要以加倍的努力把昆曲继承好、发展好。昆曲作为一门古老的戏曲艺术,当然有它十分鲜明的特色和个性,有它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但昆曲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这是毋庸讳言的。因此,对于昆曲来说必须解决自己在继承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发展,我认为这才是保存昆曲的最好办法。作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指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表述形式。既然是“文化活动”,那么它就要活和动。所以决不是静止的、固定不变的。现在的昆曲演员,他们不怕清贫、不怕吃苦,就怕没有观众,就怕辛辛苦苦排出了戏没什么人来看。因此,如何使昆曲这样一门具有极高价值的艺术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便是任何一名昆曲工作者所必须解决的首要课题,也是他们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和责任。

邵恺洁(江苏省昆剧院院长):
昆剧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这个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昆剧艺术的成就和它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民族,为全人类所认识、所接受、所赞赏,昆曲艺术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表明以昆曲艺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人类文化史的发展长河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二、自昆曲因种种原因衰落以来,中华民族一切有识之士为之所做的努力,尤其是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昆曲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扶持、保护措施,取得了应有的成就,致使这一绵延至今600年历史的老演剧体系得以保存、发展;三、体现出了一切从事昆曲艺术的艺术家们,在相对清贫、冷落的环境中辛勤耕耘的价值和历史意义;四、给昆剧的艺术定位提供了依据,为昆剧实施本身的艺术追求,打散了疑虑,昆曲艺术的文化特性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展示。我们作为从事昆剧艺术的专业人员,应该以更执著的追求,更强烈的使命感,更奋发的精神状态,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艺术去奋斗。

林为林(浙江京昆艺术剧院副院长):
昆曲列入首批世界“遗产代表作”当之无愧,同时为自己是个昆曲演员而自豪。中国昆曲不仅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中国昆曲在海外拥有广阔的市场,我们要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昆曲列入首批世界“遗产代表作”的东风,努力做好保护振兴昆曲这篇文章。制约浙江昆曲发展的主要是建制问题,由于京昆合并,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京昆能不合并就不合并,已合并的能分就分开,如果京昆不分,昆剧团也要独立建制,以利于昆曲事业的保护和振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