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学剑】说,吕剧要慎对宏大,巧驭宏大;收敛激情,巧驭激情
天很热,心里有些堵,便信手抽出一张吕剧光盘上了微机,想用吕剧质朴柔婉的艺术风情平息一下我的躁气。
不想,戏中激情四射,我的心随着剧情与表演一阵阵翻腾,直到剧终。应该说,戏是不错的。演员个个形象好,有嗓子,有精神。剧情也跌宕起伏,始离终归,有沧桑感。但直觉又告诉我,剧中的艺术氛围过于激越,少些坦然。
我渴望的吕剧剧种风格的静气、清气、韵气,哪里去了?我的审美期待像裂纹的瓷瓶,不安袭上心头。于是我随意拿过一本老子的《道德经》……
柔婉质朴、中和韵厚
可思绪仍绕在戏上:是我错了?还是吕剧走偏了?我叩问自己,追思以往……
我曾经这样深情地描绘:吕剧,你是婉而不媚,布衣荆钗的良家少妇;你是淡抹夕照,清朴可人的东篱黄花;你是裹着漩涡,波澜暗涌,汩汩静淌的河流。以词作比,你不是豪放派,当属婉约;以酒作比,你不是烈性的“衡水老白干”,你是窖藏多年、低度味醇的“孔府家”;以乐器作比,你不是板胡,不是尖子号,你是长笛,是洞箫……
你不像江南越剧那么蕴藉精细,也不像山东梆子那么高亢粗豪,你没有豫剧那般夹风带火、热耳烘心,也不是黄梅戏那样含着喜兴、明快爽透,然而“柔婉质朴、中和韵厚”确是你的独家风标。柔婉里隐埋着幽怨、温馨、深情之根;质朴里微露着风趣、轻喜、跳动之苗。两者根据具体剧目时时有所偏重,又互有你我。其风格气质,没有火爆,没有高啸,而是蒸腾着中和之气,洋溢着敦厚之韵。
吕剧的这种本体风格的魅力,我曾在《李二嫂改嫁》那脉脉温婉、沉浮迂回的情韵中满足过;曾在《姊妹易嫁》那亲情缠绕的轻喜中满足过;曾在《逼婚记》县官窘迫,小民终成眷属的意趣中满足过;曾在《蔡文姬》、《海殇》、《苦菜花》那内含张力、浑然沉毅的气场中领受过;也曾在《攀亲记》、《无品芝麻官》诸类喜剧性较浓的剧目中领受过;即使以奇异构架的《红雪》,其剧种本体风格的韵气也紧紧挽住了我的审美期待……
看戏的经验告诉我,吕剧剧种风格可以统领不同风格的剧目。当然自有它的界线。
吕剧驾驭雄健声势的
基本艺术原则
然而,吕剧也时常像个顽皮的孩子,在本剧种风格的警戒线上,蹦跳游耍,左右飘移。甚至在很有影响、得过大奖的剧目中也失于禁忌。如《画龙点睛》,这是一出讽刺鞭挞极具力度的上乘之作。真皇帝被土皇帝无情敲诈,由此导向一个恒久的题旨。然而,冲突形态的尖厉性与县官刻毒的呈现,虽给人解气的一笑,却也用戾气划破了本剧的剧种本体风格。我曾想,此剧的艺术品质似乎像吕剧曾涉足过的若干戏,不适应吕剧来表现吧?剧种与一个戏的艺术品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假如让吕剧来演《张飞闯辕门》,得难煞吕剧。
表现宏大雄阔,是吕剧要格外谨慎的。因为它与吕剧本体艺术风格有一定的冲突。还好,颇有气势的《补天》,基本成功地圆和了两者的平衡。浩浩荒漠的环境与青春生命碰撞的情势,对吕剧美学风格的传统形态有历史性的拓展,又没有过多地撑破吕剧剧种本体艺术风格。毋庸讳言,该剧在这方面也有败笔处。如第二场盲流分娩一段呈现:高亢激越的伴唱,血泪交加的多番嘶喊,就显得胀满。虽然其情势也达到了令人感动的剧场效果,但它付出了割舍吕剧本体艺术美学风格的代价。再如群体女兵在久久盼望来的雨中沐浴的一段戏,还可以再发挥吕剧音乐的能量,巧化山东民间舞的元素,处理得更加富有吕剧韵味的诗画美。
一个剧种的本体艺术风格,就是这个剧种的艺术美学风格,它像一个可松可紧的筐。就吕剧来说,它既能放下家长里短的儿女之情,又能容得下沉雄宏阔的浩浩之势。对于后者,问题在于:如何表现?
我想起张艺谋的大片《十面埋伏》:在大雪茫茫、铺天盖地的荒野中,两个武士高手决死拼杀,那场面,那氛围,不谓不雄,不谓不惨烈,然而,其表现却是:在一片寂静中,柔美的歌声轻轻飘来……惨烈、雄健,嘶叫、污血都被诗化了。武士与小妹无语拥抱的死别,也在无声中沉寂,只有隐隐的风雪呼啸……。记得当时,看到这里,砰然心跳的我脱口赞道:美呀!
对吕剧来说,任何宏大雄健的情势,都要匍匐在吕剧本体风格之下。
——内紧外松、内烈外婉、内雄外韧,内张外涵,内刚外柔,应是吕剧驾驭雄健声势的基本艺术原则。
说到戏要感人,古人曾云:“乐人易,动人难”。“动人”几乎成了当代戏剧新编剧的最高追求。动人、本体风格、诗化——三位一体,才是戏剧的最佳境界。用淡化或割伤后两者而换得“动人”的作法,不是戏剧艺术的真谛所在。诗朗诵、报告会,甚至一则新闻都能做到“动人”。
吕剧美学风格摇摆现象
应该终结了
吕剧美学风格的摇摆现象,一直草蛇灰线般地延续,似乎没有被吕剧人警觉。近期刚刚生产的《回家》又见此弊。这出戏写台湾老兵当初如何去台湾,之后如何苦恋大陆,最终终于回归的故事。显然,戏中“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乡愁和命运不幸的悲痛与吕剧有着天然的契合,吕剧尽可发挥柔婉质朴的剧种风格。该剧浓厚的沧桑感令人动容,引人沉思。然而戏中悲愤的激情、强力的唱念,露多隐少,接踵而至,使人感到激情过满、沉韵不足,吕剧美学风格的魅力没有尽展出来。此戏让我想到——
对吕剧美学风格摇摆现象的历史性忽视应该终结了!
鉴于以上思考,作为多年关爱吕剧的友人愿向吕剧作友情提示:请慎对宏大,巧驭宏大;请收敛激情,巧驭激情;要想方设法在吕剧特有的美学风格中彰显宏大与激情。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的这一千古哲言,可能对吕剧护卫本剧种美学风格有更强的启示意义。(作者系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