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要发展,必须要改革(一)
近年来,戏曲也好,曲艺也罢,都在失去观众。而东北“的二人转”却因赵本山的一部《刘老根》红遍全国。作为山东省的代表戏种吕剧,虽然在山东还有许多喜爱者,但是目前形势不容乐观。怎样振兴吕剧,使她重现当年风采,是值得有关单位和部门重视、研究的问题。东营区牛庄镇是省文化厅命名的“山东省民间吕剧艺术之乡”。近几年来,为弘扬、宣传吕剧艺术,切实做好相关文物设施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该镇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记者日前对此做了专门调查。
(小)吕剧风光不再?
牛庄镇是吕剧的发源地,吕剧是牛庄人民对祖国文化艺术宝库的重大贡献。自清朝末年吕剧的鼻祖时殿元始创吕剧,到1900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时殿元和他的戏友们借过小年之机,开始化妆演出,将《王小赶脚》搬上舞台,人们戏称其为“驴戏”、“捋戏”,直到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精心培育下,正式定名为“吕剧”,并发展成为山东戏曲的主打剧种和全国八大优秀地方戏曲剧种之一,那真是“一个多世纪驴跑村巷,一个多世纪冠冕辉煌”。吕剧自1900年化妆演出搬上舞台后,在牛庄镇就一直流传着“要听吕剧腔,请到时(时家)、谭(谭家)、武(东武)、杜(大杜)、张(东张)”的说法。 2004年7月,牛庄镇被命名为“山东省民间吕剧艺术之乡”之后,更加激发了牛庄人进一步弘扬吕剧文化艺术的热情。该镇围绕挖掘、培育、扶持、规范文化产业,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民间艺人通过整合、开发、利用吕剧发源地的文化资源,努力引导文化专业户相互联合,大力扶持农民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我管理,兴办职业剧团和业余剧团,进行市场化运作,逐步向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发展。截止目前,已先后涌现出了以吕剧创始人时殿元的曾外孙、大杜村民间艺人杜瑞杰组建的“牛庄镇农民业余吕剧团”,时家村民间艺人时玉良、东隋村民间艺人隋学德挑头组建的“时家村庄户吕剧团”和东隋村“农民业余吕剧团”。紧接着牛庄、王营、车里、东薛、陈桥、魏家等村,也相继组建起了各自的“农民业余吕剧团”。这些民间文艺表演团体在搞好自娱自乐的同时,还坚持将市场定位在精神文化需求迫切而又旺盛的农村、企业、学校和一些油田单位,创作、编排、演出了一些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既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又使这些文艺演唱团体增加了收入。“锣鼓一响,手脚发痒”,全镇各村的庄户文艺活动团体就像磁石一样,吸引得乡亲们纷纷加入。独树一帜的农村“戏文化”,在牛庄镇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吕剧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这一文化艺术已越来越放射出她璀灿的光彩。多少年来,在牛庄镇的时家、谭家、大杜、东武、东张等村一带,有些家庭平时闲谈经常用戏腔、安排家庭活计经常用戏文,男女老少对吕剧艺术真可谓是如醉如痴。那真是“一家人亮开嗓子就开唱,一台戏不用外人帮”、“大嫂在家蒸干粮,锣鼓一响着了忙,灶膛忘了添柴禾,饼子贴在门框上”,这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就是对吕剧发源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吕剧艺术的生动写照。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吕剧艺术在"文革"时期曾一度被打入冷宫。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电视的普及和流行歌曲的风靡,使吕剧这一土生土长的艺术瑰宝再一次受到冲击,吕剧演出市场出现了日渐萧条,吕剧发源地艺人间的师承关系几乎中断,吕剧艺术也几乎到了失传的境地。目前,具有正式师承关系的吕剧第五代传人,只有时家村时寿常的徒弟韩世杰一人。面对这一严峻局面,牛庄人感到万分着急,许多党员、干部、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对吕剧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纷纷要求重振吕剧艺术当年的雄风。
吕剧要发展,必须要改革(二)
吕剧,创新才有出路
近几年来,牛庄镇顺应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抓好扶持各村"业余庄户吕剧团"发展的同时,还狠抓了业余文艺创作队伍建设,他们根据发生在本镇群众身边的新人新事,已先后自己创作、编排演出了小吕剧《卖蟹记》、《让房》,吕剧表演唱《乡村吹来和谐风》、《党的政策暖人心》、《吕剧故乡新事多》、《生机盎然新牛庄》、快板《小王分家》、歌曲《纪检监察赞歌》等十几块戏曲、曲艺和歌曲类文艺节目。其中,小吕剧《卖蟹记》获全省民间文艺调演二等奖、歌曲《纪检监察赞歌》被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山东省艺术馆授予"优秀创作奖"和"优秀演出奖";吕剧表演唱《长天热土铸辉煌》、《党的政策暖人心》、《乡村吹来和谐风》,快板《小王分家》等,先后发表在山东省艺术馆和市艺术馆主办的《群众文艺》、《黄河口文化生活》等刊物上。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反映吕剧的起源与发展,更好地发扬光大传统吕剧文化艺术,我们还组织专人,以吕剧的起源与发展为主线,先后创作了22集电视连续剧《大戏棚》,编写了电视剧脚本《蒲公英》、《我的小太阳》和《星火风爆》等多部影视剧脚本等一批文艺作品。与此同时,在抓好庄户剧团发展、吕剧剧目、曲艺、歌曲创作和电视剧创作的同时,为了做好与吕剧相关文物、设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镇党委、政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多方征集吕剧创始人等第一代吕剧传人用过的坠琴、扬琴、服装、道具等文物,分别在时家村和大杜村建立了"吕剧起源与发展陈列室",并为吕剧创始人时殿元在墓前竖碑撰文,介绍其生平事迹,以示纪念和供后人瞻仰。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文化艺术界和新闻界的许多著名学者、专家到吕剧的发源地寻根探源,为弘扬、宣传吕剧文化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1988年2月23日,台湾著名影视制作人凌峰先生,带领《八千里路云和月》摄制组,专程到吕剧的发源地牛庄镇拍摄吕剧专题片,时家村吕剧老艺人时清举、禹兴卫、谭文章等,不顾年事已高,顶着刺骨的寒风,在牛庄中心小学操场,专门表演了古装历史剧《金玉奴三打薄情朗》等吕剧戏曲。1989年12月16日,东营区牛庄镇农民业余吕剧团代表东营市参加全省首届计划生育文艺调演,当时全省有7个剧团汇聚泉城,其中6个是专业剧团,唯独我市派出的是农民业余吕剧团。但是,牛庄镇农民业余吕剧团演出的新编现代小吕剧《离婚记》,却出人意料地一举拿下了优秀节目组织奖、优秀节目创作奖、优秀节目演出奖和优秀演员奖等四个奖项。为了广泛传播和弘扬吕剧艺术,中央电视台还分别于2000年春天、2002年秋天、2006年春天,先后多次派出记者,到吕剧的发源地牛庄镇时家村和大杜村进行采访报道。2006年4月底,在全省庄户剧团调演中,牛庄镇庄户吕剧团又被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十佳庄户剧团""荣誉称号。
吕剧要发展,必须要改革(三)
吕剧,创新步履维艰
吕剧作为山东戏剧的主打剧种和全国最优秀的地方戏曲之一,起源于东营区牛庄镇,她是我国民族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吕剧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动活泼、朴实优美的表演,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剧种。吕剧艺术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下,虽然已经逐渐开始走出低谷,并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当前振兴和发展吕剧艺术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据了解,目前我市专业吕剧团仅有广饶、利津、垦利三个,演职人员估计大约有150人左右,平均年演出场次也不多,而且新创作剧目更是少得可怜。近几年,农民业余庄户吕剧团虽有所发展,但也是良莠不齐,难以形成真正代表吕剧故乡水平的吕剧团。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与东营濒临的滨州市博兴县与我市争夺吕剧发源地日渐激烈,这一点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2003年开始,博兴县已经连续多年举办地方戏曲大赛和全国性的小戏节,其目的就是向外推介吕剧发源地、推介博兴县,以文化搭台,唱发展经济之戏。面对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如果我们再不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必将陷入更加被动的地位。
为此,作为吕剧的故乡,应当采取对策,加快吕剧的改革和发展,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加强对吕剧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采取请进来教和送出去学相结合的办法,由文化部门聘请吕剧演唱专业艺术工作者,通过举办青少年培训班,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同时,由有关部门牵头,挑选部分具有吕剧艺术表演天赋、热爱吕剧表演艺术的青少年,送到戏曲院校进行专门培养或建立我市自己的专业学校进行培养,以尽快解决吕剧发源地表演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
吕剧要发展,必须要改革(四)
吕剧,改革才能创新
吕剧要发展,必须要改革。创新改革发展提高,博采众家之长,以解决吕剧反映重大题材的容载量。吕剧起源于农村,是土生土长的庄户戏。她的念、唱、道白用得都是些乡村俚语,每出戏不论长短,剧情主题大多反映的是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中诸如孝敬老人、邻里相助、姑嫂和睦、照章纳税、依法办事等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平常事。她一般是通过一个故事,用优美悦耳的唱腔、幽默朴实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表演,让人们在一边欣尝这带有浓郁地方特色戏剧文化大餐的同时,一边琢磨出什么叫荣,什么叫耻,从而起到寓教寓乐的作用。而要让吕剧去反映特别重大的政治主题,她作为一个地方剧种,从目前来看,还实在难以担负起这一重任,这也是吕剧跟京剧相比的一大弱点。因此说,吕剧如不吸收其它戏曲剧种的特长,在改革中进一步加以发展、提高,就很有可能面临因受其它戏曲艺术冲击而失去市场的危险。因此,有关部门要组织这方面的学者、专家进行论证、研究、探讨,尝试走出一条吕剧剧种改革、发展、提高的新途径。
实行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目前,成立一个庄户剧团,不算演职人员的工资报酬,仅乐器、服装、道具、灯光、音响等费用,起码就需要十几万元,如果再加上流动演出所需要的舞台车,那资金投入就会更多。但现在牛庄镇大多数村庄集体公共积累薄弱,有些甚至是"空壳村",根本没有能力扶持庄户剧团的发展。而仅靠这些民营庄户剧团的个体文化专业户进行市场运作,所创收入又了了无几,所以,庄户剧团就难以巩固和发展。因此,要想振兴、发展吕剧,必须走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路子。有关部门要拿出扶持吕剧事业发展的具体方案,研究制定扶持发展吕剧事业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包括剧本创作、剧团发展在内的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以吕剧搭台,唱好发展经济这台大戏。建议由上级立项投资,在吕剧的发源地--牛庄镇政府驻地,辟一繁华街道,规划建设以吕剧艺术为特色,集观光、购物、餐饮、表演、娱乐于一体的吕剧艺术一条街,像东北地区发展“二人转”那样,努力开发吕剧产业,然后把牛庄镇的革命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吕剧文化资源、石油文化资源和以草编、柳编、竹编、剪纸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整合到一块,把这些像珍珠一样的景点,串成一串,打造成一条像项链一样的旅游短线,让国内外的游客们看完淄博的古齐文化、广饶的孙武文化、牛庄的吕剧文化、革命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然后再去观看天鹅湖、黄河入海口、湿地、万亩槐林和东营海港等文化景点。以吸引更多的客商到牛庄投资建设和观光旅游,进一步扩大吕剧发源地的影响,使吕剧这一传统艺术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