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做为山东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迄今仅有80多年的历史。因其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是人民的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表演的方法上有头有尾,交代的清楚,细节琐事,仔细的描写,使人看了觉得非常亲切;加之音乐比较健康、多样,唱腔简单朴素,保存了语言的自然,同时既悦耳、又容易听懂,曾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妇女的喜爱。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吕剧的发展却相对比较缓慢,下面就吕剧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吕剧现状分析
新时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吕剧艺术得到了一定发展。如连续举办"山东吕剧艺术节";吕剧大赛;吕剧入选精品工程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吕剧艺术深厚的传统得到传承,新剧目的创作得以繁荣。然而从大气候来看,吕剧的发展举步为艰,主要是受到以下原因的影响:
1、日益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的冲击
现在文化娱乐生活极其丰富。六七十年代,老百姓的消遣方式很单调,不外乎看电影,听广播和看戏三种。但随着文化娱乐生活的日益丰富,老百姓的选择范围扩大,观众被分流,戏曲市场相对缩小。
2、创新的步伐没有跟上时代潮流
同样做为地方戏曲的越剧、黄梅戏等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创出很多新意,改革创新步子迈得很大。而吕剧相对于要保守一些,演出剧目创作相对匮乏,继《李二嫂改嫁》之后,全国戏曲舞台上再没有出现第二次吕剧高潮。其次传统吕剧的节奏、唱腔和板式比较单一,但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吕剧的的声腔特色已不再适合大众口味。特别是年轻人喜欢快餐文化,因此造成观众队伍的老龄化。
有种观点认为,观众的眼睛是求新的,耳朵是守旧的。因此,由于创新的艰难和认识上的偏颇,作曲家也觉得莫如保守一点来得更加稳妥。所以,我们常常在有些新剧目中可以听到,唱腔写作仍采用简便的套腔方法,人物缺乏鲜明的音乐个性和特定的时代感;乐队编配和写作中,色彩变化单一,织体运用与唱腔旋律格格不入,甚至于大乐队齐奏。这些在吕剧音乐几十年的创作中曾经规避过的做法,又回到了今天的吕剧舞台上。
3、吕剧市场的萎缩及经费不足
由于市场萎缩、经费不足,许多专业的吕剧团不得不撤编、转型,剧团的演出近乎绝迹,只有在一些交流性演出中才会出现,使保留下来的也是设施陈旧,资金短缺,债台高筑,许多团里居然连排练厅都没有。吕剧《春暖桃花开》获省“金奖”之后,演员们告诉记者,无论春夏秋冬,排练都是在楼顶上和院子里进行的。
4、人才流失,演员队伍薄弱
由于市场的不景气和经济大潮的冲击,不少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到吕剧院工作不久,纷纷另谋出路。同时原来的演员也在流失,在九十年代以后,演职人员大都改行,分散到其他文艺部门。其次演员队伍老龄化也很严重,如我市知名的几位吕剧艺术家都已经年过半百,年青的吕剧演员却寥寥无几。
因此,正确地认识当前吕剧的现状,针对吕剧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策略,对于促进吕剧艺术的创新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二、吕剧如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考
1、遵循传统与创新发展并举
传统是一代又一代人创新成果的汇聚,今天的创新也将凝聚成明天的传统。吕剧艺术传统应包括整个发展历程中各阶段艺术实践的成功经验,既有老传统也有新传统。吕剧的发展需要在遵循旧传统与创造新传统中,不断赓续、递进,追随时代前进,永不消歇。每一件成功的吕剧作品都可以让你看到,它是在传统的光华中闪烁的一个亮点。成功的戏曲作品必然是新与老的对立统一体。老,即传统剧种风格和传统神韵的根;新,即作品所体现的人物性格、情感和时代气息。新与老的完美结合,构成了戏曲作品独特的个性和品格。新与老的结合中"度"的把握,是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但好作品必定具有新意。
从剧目的创新上来说,要研究观众心理,吕剧的发展,不能拒绝青年观众,吕剧创作剧目必须是实验性的、更能让年轻人接受的剧内容,近年我市新编吕剧《王玉华》在剧目创新方面就做的很好。其次,吕剧唱腔写作中,承受琴书传统,虽然作为演员不能运用全部琴书的唱腔,只剩了“四平凋”和“和二板”等极简单的几个曲凋,但是由于艺人根据自己的嗓音和需要也作了许多变化,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的调子,所以更容易改革。
吕剧创作可以有多种思维,可在调式交替、调性暂离等多种探索中开拓思路,并在建立立体思维的同时,尝试吕剧创作的多种可能性。
2、培养人才与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对于吕剧创作人才来说,演员、编剧、导演、舞台美术等方面虽然都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但音乐创作人才的短缺显得更加严峻。六、七十年代培养的人才,现在成为了支撑当代吕剧创作的中坚,但他们大都年届花甲,甚至有的已逾古稀。环顾四野,放眼搜索,30至40岁年富力强的接班人,更是寥若晨星。卓有成就艺术家的年龄老化,中年人才的断档,青年人才的不断流失,戏曲学院作曲专业的生源的不容乐观,所有这些,成为了吕剧发展最令人忧虑的问题。而且,培养一个合格的吕剧人才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对此,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主任朱维英坦言,戏曲学院作为全国唯一的戏曲高等学府,加紧培养,并且竭力造就出唱腔写作与音乐配器甚至指挥兼擅的创作型人才,已是迫在眉睫。我们应深深感到,如果没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创作和演员队伍,要实现吕剧创新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3、集思广益,把握契机,大胆尝试
江总书记告诫我们,对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文化创新"和"理论思维创新",这正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时代赋予每一个民族艺术工作者神圣的历史使命。
针对目前吕剧的现状,我们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吕剧要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要用创新的理论思维,从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文化战略高度上的提高认识;其次应在组织创作的方式上有一些新思路,新办法。对于即将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地集中集体的智慧,在专业性不断提升和转换的过程中,汇集更多的优秀人才,把最精彩的创造力集中起来,做一些集体性、实验性的攻关。因为戏曲艺术的深厚传统是多少代人积累而成的,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不断添加,不断创新,这是中国戏曲创作的优秀传统,不见其首,也不见其终结。因此,我们今天在高度强调吕剧音乐创作专业化的时候,要在吕剧剧目创作上获得突破性进展,从而对本剧种的建设形成有效积累,就不能完全靠各地自由生长。
我们期待着随着时代的发展,几年或几十年后,能出现新的质变。那时可能出现多极化、多形式、多风格、多组合、多变化的艺术形态。大家普遍认为,应以实施"精品工程"为契机,创作出更加深刻有力地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力作,让当代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宝库做出新的贡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