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琴书艺人时殿元将《王小赶脚》搬上舞台,从此,牛庄镇便与吕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民间艺术日益边缘化的今天,作为吕剧发源地,牛庄镇始终坚守着对吕剧的虔诚信仰。把繁荣吕剧文化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借助丰厚的文化底蕴,创新文化发展模式,大力实施吕剧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使吕剧在当地重新焕发了别样光彩。

政府搭台,让群众好唱戏

“一家人亮开嗓子就开唱,一台戏不用外人帮”、“大嫂在家蒸干粮,锣鼓一响着了忙,灶膛忘了添柴火,饼子贴在门框上”。这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充分体现了吕剧发源地人们对吕剧艺术的热情。

牛庄镇将群众迫切而旺盛的文化需求作为突破口,通过政策扶持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组建文化队伍,开展吕剧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基础上,投资300万元新建吕剧展厅,配套建设排练厅、大舞台等设施,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重要场所。出台《群众文化团体扶持政策》,设立吕剧发展基金,扶持、引导群众文化团体健康发展,先后创建 21支农村文化队伍,镇庄户剧团、东隋村庄户剧团等5家吕剧团演职人员增加到200多人,涌现出了一批以杜瑞杰、时玉良、隋文章为代表的农村文化能人。政府的有力引导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每逢节庆和农闲,春节联欢晚会、消夏晚会、票友大赛等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此起彼伏;大杜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吕剧春晚”至今已举办了9届;镇庄户剧团每年组织演出均在100场次以上,获得“山东省十佳庄户剧团”荣誉称号。

活动搭台,唱好品牌戏

“您好,我们是中央电视台记者……”近两年,到牛庄镇探寻吕剧发源的媒体和考察团队络绎不绝。

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得益于牛庄镇吕剧文化的日益繁荣,更是该镇“文化品牌”发展战略张力的凸显。牛庄镇深入挖掘根植于民间的吕剧文化资源,发挥吕剧故乡的品牌效应,大力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以良好的活动品牌提升吕剧吸引力和影响力。重点发展吕剧节庆文化,吕剧文化节、庄户剧团“百场巡演”等已成为该镇的品牌活动。从2007年开始举办的“吕剧进课堂”活动,培养了300多位“爱吕剧、唱吕剧”的后备人才,镇中心小学被山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2011年,组织开展了“吕韵乡情”活动和首届“建大杯”吕剧票友大赛等活动,高静、焦黎、李肖江等多位国家一级演员到场,吕剧表演艺术家李岱江先生亲自担任票友大赛评委。2012年,承办了东营区第五届吕剧文化艺术周,国内众多文化学者齐聚吕剧发源地,共商吕剧发展大计。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使得吕剧文化日益繁荣,也使得“吕剧故乡”声名远播,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专家和学者奔赴这片民族艺术的沃土。

 文化搭台,唱好产业戏

近两年,随着“大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牛庄镇将文化与旅游、现代农业等资源深入融合,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搭台,文化唱戏”的新路子,力促吕剧文化向产业化发展。“听说吕韵风情小镇建好后,咱不但能住上楼房,还能天天在小区里听‘戏’呢。”“可不是吗?要建个大剧场,会有很多大角儿来咱们这里唱戏”……吕剧文化产业园项目初步规划刚刚公布,牛庄镇大杜社区的老百姓就热热闹闹地议论了起来。据了解,该项目是牛庄镇进一步推动吕剧产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园区整合“时、谭、武、杜、张”土地资源,以黄河风情民居建设为依托,深入挖掘吕剧故乡各类文化元素,建设具有浓郁吕韵的民俗风情小镇。项目将结合蓝海农业基地、三明湖生态园、王营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开发文化旅游、民俗艺术、剧目展演、休闲娱乐等内容,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农业、现代旅游业的进一步融合。项目总规划面积1200亩,目前,园区已完成修建规划。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吕剧文化保护、民俗文化展示、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吕剧文化传承基地。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后人缅怀吕剧大师、感受吕剧魅力的圣地,成为吕乡人民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

吕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