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哒咚哒咚哒……”下午,在烟台市牟平文化街道办事处雷神庙社区居委会楼上的一间活动室内,二胡声、扬琴声和谐地演奏着,屋里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和欢笑声。推开门走进屋,整齐的伴奏团、标准的唱腔很快就吸引了记者的眼睛。虽然大家都穿着日常休闲的衣服,但是从他们专注的神情就能看得出他们身上的专业范儿。他们就是在牟平人人称赞的牟平雷神庙艺术团。让记者带您一起领略民间艺术团的专业范儿吧!
成立
组建之初就俩人,历时五年成规模
说起牟平雷神庙艺术团就不得不提起艺术团的两个主要创始人——65岁的团长张庆泽和63岁的副团长于德秀。2006年的时候他们俩人牵头组建了一个“大众之歌创作组”,专门编写跟烟台、牟平相关的家乡歌曲,试图“填写历史空白”。后来“大众之歌创作组”慢慢吸引了一些爱好文艺的人加入,他们俩又牵头成立了“星月文艺队”,“都是晚上演出,叫‘星月’这个名字比较合适。”张庆泽告诉记者,2011年就有一部分人愿意定期出来一起排练、活动了,没有场地总是晚上露天演出有点扰民,后来社区提供了这个场地,组建艺术队,成立艺术团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2012年的时候,为了配合社区工作,牟平雷神庙艺术团在雷神庙广场举办了一场演出,这场演出一鸣惊人,很多市民都看呆了,演出结束后都纷纷询问“什么时候再来一场”?后来慢慢也有一些企业宣传的时候开始专门找牟平雷神庙艺术团演出。据了解,现在能定期来艺术团参加活动的人已经有30多人了。
付出
剧本都是手抄的,自出经费买乐器
在牟平雷神庙艺术团的成员们专心排练的时候,记者观察到他们手里拿的剧本都很特别,全都是长方形的白纸装订成的,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曲词。“这些剧本全都是我们手抄的,抄好之后再给每个成员都复印一份,装订成册。”雷神庙艺术团的团长助理孙先生一边告诉记者,一边拿出了好几本手抄版的吕剧剧本给记者看,“你看吕剧剧本一共8本,按照难易顺序排列的,有些内容是我们从网上搜集材料打印出来誊写的,有一些还是我们团长创作的呢。”说到这儿孙先生露出了骄傲的神情。据了解,有时候为了获得一些比较难得的剧本,他们必须从网上先下载视频看,通过听视频把剧本“抄写一遍”,非常耗费时间,所以大家都很珍惜这些得之不易的剧本。
说起手抄剧本的事情,牟平雷神庙艺术团的团长张庆泽无奈地说:“这最开始也是被逼的,我们是纯民间艺术团,一点儿经费都没有,置办乐器的钱都是团员自己掏腰包的。”为了公平起见,团里要求定期坚持排练的正式成员可以自愿出钱,而偶尔来一次、两次的非正式成员则不用花钱。据了解,现在张庆泽自己已经给艺术团投资了上万元了。
痴迷
大伙一块图个乐,为练习忘了吃饭
据张庆泽介绍,牟平雷神庙艺术团有很多成员都是既喜欢吕剧又喜欢京剧,基本上天天都来参加培训。“我们俩就更不用说了,只要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每天都得来,要是有个演出要临时准备,更是得督促相关人员加班加点了。”张庆泽笑着说,“大家伙在一块儿就是图个乐儿,感觉能跟自己有共同爱好的人聚在一块儿就很满足。”
牟平雷神庙艺术团的一位成员李学智告诉记者,为了让自己好好练习扬琴,女儿专门给自己买了一个放在家里,每天不去艺术团的时候他就在家里练习,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经常忘了吃饭。
社区人物
李学智
各大艺术团抢着要
李学智今年72岁,是牟平雷神庙艺术团里唯一两名年纪上了70岁的成员之一。他在“吕剧组”负责打扬琴,别看他只是负责在吕剧表演的时候配乐,但是他确实是牟平雷神庙艺术团不可或缺的一名成员,“要是少了他,这出吕剧还真就唱不好了。”牟平雷神庙艺术团的团长助理孙先生对记者说道。“在牟平我知道的能打扬琴的人一共也就5、6个,很多艺术团都抢着邀请他去打扬琴呢。”
记者在跟李学智的聊天中得知,李学智来牟平区城里住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念书也不多,之所以对艺术感兴趣完全是出于个人爱好,他除了会打扬琴还拉一手好二胡。而这些都是李学智自己看书自学的。此外,他跟别的自学者还不一样,他不但懂得奏乐,还识谱,通乐理,这让艺术团很多人都羡慕不已。
孙树凤
一天要赶好几个场
“你们可是贵客,快点儿坐着。”记者在牟平雷神庙艺术团的活动室里观看表演的时候,有一个身影一直忙前忙后地给大家端茶倒水。她留着一头短发,有一点儿微卷,穿着也很朴实,看起来有60多岁的样子。当记者提出要采访的时候大家伙却一致推荐她。“她可是个全才,能唱会跳,一个人忙活好几个艺术团的事儿呢。”一位成员笑着说道。
记者采访得知,这个毫不起眼的大忙人名叫孙树凤,今年61岁了,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很有音乐细胞,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是一个活跃分子。“我就是一个家庭妇女,没有什么工作,所以空闲时间比较多,只要有空我就喜欢参加文艺活动。两年前我有几个朋友都加入了牟平雷神庙艺术团我也就跟着加入了,来到这儿以后我才正式开始学习京剧和吕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