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剧目之一,福建省长乐市大众闽剧团创排的闽剧《苏秦还乡》7月25日、26日晚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进行了演出。
该剧讲述了战国谋略家苏秦,以连横说秦惠王不用后裘敝金尽,落魄而归。其母拒之不认,兄嫂鄙视不炊,其弟苏代仗义相助。后苏秦又得其叔解囊相帮,励志攻书悬梁苦读,复以合纵之策往说六国联合抗秦,遂拜六国都丞相。苏秦微服还乡,又遭母亲兄嫂冷眼驱逐,依旧是苏代挺身相护,并巧借圣人圣言劝说苏秦不计前嫌,恭亲孝悌,皆大欢喜。
赵伟明、赵承燕、万素、吴新苗、彭维、孙红侠等戏曲界专家参与点评《苏秦还乡》。专家们认为,该剧是一部有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风格的好戏,具有浓郁的戏曲韵味和闽剧特色,传得开、唱得响、留得住。编剧注重“圆满”二字,苏秦敬父母、谢兄弟的大团圆结局突出苏秦修身齐家的风范,体现了他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怀。该剧也是一出含着泪的喜剧,看似愉悦、惬意的情节背后都包裹着凄凉、悲怆的内核。该剧闽剧特色鲜明,丑行的表现突出。语言风趣、动作滑稽。导演排得细,演员唱功好、扮相美,行当齐全。
《苏秦还乡》演出非常成功,在场观众被精彩的剧情、热闹的喜剧风格深深吸引,不时抚掌大笑,气氛活跃,演出结束时掌声更是经久不息。微信公众号“新影戏曲台”在演出前发表了导赏文章《基层演出既叫好又卖座的好戏怎么样——看〈苏秦还乡〉》,“国家艺术院团”在演出后发表了《面向基层的吃饭戏——闽剧〈苏秦还乡〉》。
闽剧又称“福州戏”,发源于福建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流行于闽中、闽东及闽北。辛亥革命后闽剧吸收了京剧的表演艺术,规模由小到大,日渐繁荣。声腔曲调有逗腔、洋歌、江湖、小调、板歌五类,主要管弦乐器有横箫、二胡、椰胡、头管、唢呐等,代表剧目有传统戏《炼印》《渔船花烛》《毁塔》等。长乐市大众闽剧团成立于1956年,剧团阵容整齐,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宗旨,常年活跃在福州十邑,是福州地区最受群众欢迎的闽剧演出团体之一。长乐籍闽剧优秀演员众多,先有郑奕奏、陈春轩等闽剧艺术家闻名华夏,后有李小白、李铭玉等艺术家誉满榕城,今有闽剧的第一朵“梅花”陈乃春惊艳艺苑。上世纪80年代后期,剧团先后创作改编《三凤求凰》《状元与乞丐》《遗恨苏姑台》《金薯传奇》《桃花梦》等剧目;近年来,《长乐公主》《苏秦还乡》《双龙梦》等作品也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艺戏)
(摘自 《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