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评剧诞生100周年,作为“冀东三枝花”之一,评剧家乡的人们正准备着用各种方式纪念这一盛事。而在唐山,有这样一位收藏家,他的庆祝方式与众不同,他收藏了26面锦旗,记录了建国之初评剧的历史,反映了中国评剧人1949年至1960年的历程。
收藏锦旗者叫刘秉金,今年57岁。收藏已有几十年时间了。“我是从小开始喜欢上收藏的,自己收藏的第一批物件是父亲留下的一个鼻烟壶和一个小铜铃铛。虽然仅是晚清民国物件,但却是父亲留给我们为数不多的遗产。两样东西都是父亲用过的,十分有纪念意义,我一直保存至今。”刘秉金说,从那时起他就对古玩收藏产生了兴趣。30多年来,刘秉金把大部分业余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收藏上面。刘秉金的收藏可谓门类繁多,但这其中和唐山关系最为密切的就要数这26面锦旗了。这些锦旗不仅记录了建国之初评剧的那段历史,还反映了中国评剧人1949年至1960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记者看到,锦旗形式各异,都是建国初期不同的部门或团体赠送给当时的中国评剧团的。刘秉金说,通过老锦旗可以发现,党中央和国家对评剧艺人的重视和培养,对评剧剧种的挖掘、整理和肯定、升华,使评剧成为服务人民大众的好剧种,并再次焕发了青春。1949年初,国家就组建了“新中华评剧工作队”,经过一年来的演出活动,1949年底,经北京市政府文教局批准改为“新中华评剧工作团”,1952年,才改为中国评剧院,并成立一团、二团,北京市人民政府文教局文艺处、北京市文联赠送的周年典礼等锦旗中,就说明了剧院组建、机制转换的基本情况。刘秉金还介绍说,通过观赏老锦旗他知道了当时鲁迅在文艺战线的历史影响,有一面锦旗上用金线同时绣着毛主席和鲁迅先生的头像。还有几面锦旗上写着“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字样。应该说,众多的锦旗反映出解放前后曾是评剧发展的鼎盛时期。
说起锦旗的由来,刘秉金觉得很惊喜。1996年的一个星期天,刘秉金去北京逛古玩城,看到一家古玩店专门经营“红色收藏”,一眼瞅见这26面记录着评剧发展的锦旗。“当时我想评剧发源地是唐山啊。”作为一名唐山人,有义务把反映评剧历史的锦旗带回家,所以他二话没说,当即决定收下这些宝贝。“虽然价格不菲,但这是评剧历史的写照,也是唐山历史的组成部分,我觉得应该这么做。”
刘秉金一直把这些锦旗视为宝贝珍藏,“这26面老锦旗,凝结着中国评剧人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记载着中国评剧人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记录着中国评剧人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光辉历史。”刘秉金说,作为评剧家乡的一员,他要把评剧的历史永远珍藏。(吴艳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