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凌妹1956年,沈阳评剧院成立,筱凌妹与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张金秋、虹自霞、赵凤霞、鑫艳珍,并称“八大主演”。21岁的筱凌妹成为文艺六级演员,这意味着她进入到了高级知识分子阶层。这期间,她演出了古装戏《拜月亭》、《打金枝》,现代戏《刘介梅》和根据全国劳模尉凤英事迹改编的评剧《革新的浪潮》等。令筱凌妹骄傲的是 1959年11月,省市团合并沈阳评剧院建院一年时,该团八大主演同台献艺,联袂演出了《大三节烈》。这出戏是按三三制出演,一折一换角。场面宏大盛况空前。为丰富和发展由莲花落发展而来的评剧唱腔,筱凌妹还到山西太原、河南郑州学习晋剧《双锁山》、豫剧《红娘》。回沈后她们将《双锁山》移植为评剧。填补了当时评剧旦角没有靠架戏的空白。这出戏,筱凌妹还为当时在沈视察工作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做过专场演出。 1962年,她调入大连评剧团。在这里,她不仅连续三天演出打炮戏《桃花庵》、《人面桃花》和《保龙山》,还上演了轰动整个大连的移植剧目《水母仙子》。这出戏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筱凌妹创造性表演了十杆长枪打出手的精彩场面,这是筱凌妹为评剧表演艺术开启先河之举,显示她扎实深厚的艺术功底。也为日后即1979年在抚顺评剧团演出集唱功、武功于一体的大戏《白蛇传》奠定了基础。

1963年,筱凌妹返回家乡,调入抚顺评剧团。“文革”前,她主演了《水母仙子》,令抚顺观众耳目一新。之后,她又排演了《春草闯堂》。

“文革”结束后,同许多老艺术家一样,迎来文艺第二个春天的筱凌妹焕发了艺术青春。1977、1978、 1979年,连续三年,她排演了三出大戏《金沙江畔》、《祥林嫂》和《白蛇传》。

特别是《祥林嫂》一剧。筱凌妹不仅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的塑造中去,而且还参与到了剧本的创作。在中国评剧院的八场戏剧本中,到《捐门坎》祥林嫂举柴刀唱“我劈了门坎又何妨”时大幕即落,全剧终结。筱凌妹觉得这不能完全反映祥林嫂在旧社会所遭受到的悲惨命运。于是,她在原剧本的基础上加了《祝福》。筱凌妹亲自操刀,创作唱词,编排唱腔。“数九寒冬大雪纷飞,我孤苦伶仃依靠谁。挨门乞讨受尽人间罪……难道说是命里注定罪难挽回……”这段充满悲愤之情的慢板转顿板后转散板的唱段,充分利用评剧艺术高门大嗓的艺术特质,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深刻反映了鲁迅《祝福》原著中的厚重主题。

筱凌妹老师虽然现在因年事已高远离舞台,但从未舍弃她所钟爱的评剧艺术。在记者采访时,老人家谈至兴起,竟情不自禁地唱、念、做、打一番起来。那一招一式、一腔一韵,使我不禁恍若回到三十年前的舞台上:西子湖畔、断桥这边。美丽善良的白娘子莲步轻移,水袖漫舞,几许妩媚,万种风情……

筱凌妹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