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民族艺术的创业史,一部评剧宗师的生平传,一部近代社会的风情画,一部评剧经典唱段的精选集。这就是电视剧本《戏圣成兆才》(亦称“戏圣外传”)的精髓所在。

这部厚重的关于评剧的史诗般的电视剧本,是由唐山市原文联主席、作家赵栋先生创作的。赵栋先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接触研究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和评剧的史料,历经半个多世纪,先后由史料汇集创编为小说、电视文学剧本、电视剧本。正如同老窖久藏出好酒,这部电视剧本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历经反复洗涤、提炼、沉淀,具有强烈的真实性、艺术性、感染力。

该作品成书,曾得到老文化部长高占祥的赞誉,称之:“作者是以崇拜之情撰写了《成兆才传奇》。成先生其人其事之所以能在人民中流传,是因为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色彩。他的业绩,作者以真实浪漫相结合的手法,画龙点睛式的得到了反映。”

评剧,中国的第二大剧种,剧目绚丽芬芳,唱腔脍炙人口,至今愈130余年,仍积厚流广。在这百年风雨之中,行走着一群妇孺皆知的璀璨明星。月明珠、刘翠霞、爱莲君、喜彩莲、白玉霜、小白玉霜、新凤霞、筱俊亭、韩少云、花淑兰、喜彩苓、花月仙、赵丽蓉、刘小楼、马泰、魏荣元、谷文月、陈少舫等,只要提起他们,耳旁就会立即响起一段段令人陶醉的唱段。刘巧儿,秦香莲,杨三姐,一个个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就会扑面而来。

成兆才是评剧的创始人,生于1847年,卒于1929年。他本是个贫苦农民,民间艺人,却在一生中创作了120多出剧本,泱泱神州,从古至今,何人比得?故此成兆才被人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评剧剧目多为“惩恶扬善”、“评古论今”, 故1935年在上海演出时名宿吕海寰建议称为“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摄影片《海棠红》,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上,从此,评剧的名字传播全国。

建国后,一部《刘巧儿》更让评剧红遍大江南北。接着《花为媒》、《秦香莲》、《杨三姐告状》、《夺印》、《向阳商店》、《金沙江畔》,一系列评剧名剧目享誉全国。

从1908年光绪慈禧驾崩,全国禁戏,成兆才带领民间艺人蹦蹦戏班在滦州奋力抗争,到1909年评剧在唐山小山永盛茶园诞生;从评剧起唐山,至天津、北平,再到奉天、东三省,及至红遍上海江南;从解放后评剧全面振兴,文化泰斗、政治领袖喜赞评剧,到“文化革”新凤霞落难;从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凄凉谢世到今日评剧界新人辈出,评剧舞台演出出的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人间历史大剧。

如果通过影视银屏,从清末民初,冀东农村绳各庄到古滦州;从唐山,到平津、沈阳、再到上海;从一群漂泊的艺人到一群艺术大师,从民间艺人莲花落,到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再到中国评剧,再现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荡气回肠的景象,百感交集的唱段,栩栩如生的人物,那将是何等的酣畅淋漓,何等的无量功德!

在改革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影视剧作品可谓繁多,如星光斑斓。但是,唯独评剧的创始人,中国的一代戏圣,却无人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个历史的遗憾。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我们已经有了这样一本剧作,我们还有那么多的评剧艺术大师健在,还有那么多的评剧名家当红,还有那么多的演职员工、研究人员、创作人员在为评剧奉献,还有那么多的评剧爱好者、热心的观众在为评剧喝彩,还有那么多的文化文艺影视工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不渝、施仁布德,我们为什么不能同心协力拍一部关于评剧春秋的大戏呢!

故而金域蓝湾在此发文,代已入耄耋之年的赵栋老先生呼吁剧本拍摄合作者。诚心诚意期盼天下有倾心弘扬民族文化之泰山北斗、文化大家、志士仁人,以对评剧,对中华文化的赤诚之心,共商大计。

“金域蓝湾”电话转接人:13754505098
“金域蓝湾”电子信箱:jinyulanwanxinl@sina.com

敬告各位读者:如有与评剧界、影视界、投资界有密切交往者,欢迎直接把此文代为传递,金域蓝湾及赵老先生将不胜感谢!也欢迎网友向外转载。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