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玉芳原名冯梓娟,1923年11月出生在一个平民百姓家, 11岁拜杜洪宽为师。从十二岁起,开始登台唱戏。十三岁入爱莲君的“爱莲剧社”,十六岁那年已成名,演出的剧目有《血手印》、《银行奇案》、《蝴蝶杯》、《李三娘打水》等

先说一个小插曲,记得小时候过年的一天。姥姥带我去筱玉芳的家里拜年(当然我并不知道筱玉芳是干嘛的)由于当时岁数很小,只记得筱玉芳老师穿的红色毛衣,黑色裤子貌似是双白皮鞋!在当时来说这身衣服绝对是时髦的!而且老太太很有气质!不财政地说话还是动作都有一种大家的泛!后来接触到了评剧,才知道儿时见过的那个老太太原来是评剧名家!那么今天介绍一些“天津卫的姑奶奶”筱玉芳

有很多人说筱玉芳是宗刘派的!我不反对筱玉芳的唱腔中揉进了刘派的唱腔与特点!但筱玉芳的唱绝对是宗的爱派!只是由于筱玉芳老师的嗓子太冲了,而且晚年的唱失去了柔美反添一种刚劲之美所以使大家忽略了爱派的特点!

举例说明例如《珍珠衫》“襄阳府东阳县”一段!众所周知这段只有刘派是“襄阳府枣阳县”(例如吴博莉,李秀云的这段)筱玉芳老师则是‘襄阳府东阳县’“一定是奴的前夫名叫蒋兴哥”这句的落腔是典型的爱派式落腔 由收致放再收落腔!落腔的点在“5”或“4”而刘派唱腔的落腔基本上全是落在“6” “我的丑名儿(那)躲”这也是标准的爱派式垫音虽然短但是并不难判别!“箱笼儿一十六个”这个“六”是疙瘩腔!后面求情一段唱是以正搭调开始!接下来的是一段慢板转二六板!(而刘派是搭调后跟的跺板)其中不乏有筱玉芳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的唱腔!但是终归走的还是爱派的路子!

接下来说《莲花庵》这出戏是评剧的看家戏之一!“李刘白爱”都有这出戏!只可惜现在舞台上很难能看到了!我听过李派的莲花庵和刘派的莲花庵加上筱玉芳版的一共三个版本!尽管是三个派别但出入并不是很大!总体上都是李派的路子只是在唱腔的高矮和演唱技巧中有区别!“修书“这段刘派是头句是高甩腔!一个“掉”字把调门提到很高!接下来“娇儿啊”一直到最后调门都在高处!而筱玉芳这段唱则是低调门起唱给人一种委婉哀怨惜惜不舍的感觉!个人认为这就是从爱派的反搭调发展而来的!“难把字描”中间的小疙瘩腔!接下来的跺板干脆利索!“手持钢刀”“恩比天高”的甩腔中含叼板!“别子”起腔搭调就是反搭调!“非容易”是一个小疙瘩腔!第一个“从今后”由慢转快由缓至急把这段唱腔推向一个高潮!“命运不济”后跟小哭迷子!比刘派的“高门大嗓”李派的“抑扬顿挫”筱玉芳的这段唱更能体现悲情中的依依不舍!堪称经典!

还有一出现代戏!就是《李双双》中的大凤!怎么说呢,首先大凤这个人物并不是什么主要角色而且这段的唱词也不是很理想!但是并不影响筱玉芳老师的精彩演唱。而且这段中柔入了许多刘派的唱腔技巧!“乌云已散月而明”起腔是顶板唱的落板在“5”“双双嫂子思想好”是典型的爱派式唱腔!小垫音小跳跃!用的恰到好处!虽然是现代戏但是并没有因为是现代戏而忽略评剧的传统腔调及板式(不像某些现代戏唱起来和洋歌似的)后接一段快板!干板跺字,铿锵有力字字入耳可见老艺术家的艺术功底!“也只好满怀热泪”“我嫂子可是有远见”这两句无论是起唱还是落板都是刘派的技巧!结尾处理的最妙!按传统戏说结尾的甩腔应该会长但是由于是现代戏稍有改变低处起唱升高后直接在高处落板!既不是传统唱腔本色而又凸显了时代性!筱玉芳的这段唱把刘派的高音和爱派的中音完美的结合(天津的老艺术家都很成功的继承了爱派刘派与李派)

评价筱玉芳老师的一个字个人认为是“冲”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