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月珠原名李佩云,1924年农历三月十二生于天津,1999年8月31日上午11:00病逝,享年76岁。您听,这是她生前一次录音的片断:观众朋友们好,我叫筱月珠,我12岁拜师赵良玉,14岁进白玉霜剧团,拜师碧月珠,我的艺名筱月珠就是从师傅那排下来的。我师傅教我唱的都是白派戏,平常我也听白派戏,她唱的戏我全都会。我在白玉霜剧团白玉霜很喜欢我,她培养我,在剧团里,要在大轴上来个小丫环都不简单。可叫我唱《五女哭坟》,让我演四女。而这出戏里只有大女跟五女唱两段,我跟白玉霜说:“二姑,我加一排子唱行吗?”她很满意,她告诉小白玉霜说:“你接小云的,她唱完了你再唱”。我唱这段时,很卖力气。下台以后,白五霜跟后台的座钟老板说:“你看小云了嘛,使多大劲啊,还打算压我个点啦!”白玉霜去世以后,我出了团。出团以后,还唱白派戏。解放以后,排新戏了,《刘巧儿》、《春香传》我研究新腔了。
1934年筱月珠拜赵良玉为师学唱评剧,一年后登台,其间又跟董瑞海老师学习。1937年,白玉王霜从上海回天津,当时正是白玉霜剧团最盛时期。1938年,筱月珠入白玉霜剧团,开始演“帽儿戏”,颇得白玉霜的赏识,特意推荐她拜碧月珠为师,由碧月珠老师建议将她的艺名由原来的花小云,改为筱月珠。白玉霜除安排碧月珠为筱月珠教唱以外,并让自己的琴师焦景俊、鼓师龚万才为筱月珠调嗓,一直坚持了四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技艺的增长,筱月珠由唱帽戏到唱倒二,直至和白玉霜配戏。像演《盗金砖》,白玉霜扮演鲁秀英,筱月珠扮张怀玉。又如演《刁南楼》,白玉霜扮演刁刘氏,筱月珠扮演大丫头春兰。1940年,筱白玉霜离开剧团,原来由筱白玉霜演的角色,都由筱月珠承担,使她在艺术上更成熟了。逐渐剧团的日场戏由筱月珠主唱;晚上,由白玉霜主演,筱月珠给配戏,直到1942年白玉霜病故,剧团解散。
1943年以后,筱月珠与鲜灵霞、郭砚芳、筱俊亭、桂灵芝等同台演出。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筱月珠与高艳敏在天津成立新风剧社。1952年底与筱玉芳、国秀良、张淑敏等成立艺文评剧团,筱月珠任团长、主演。1954年筱月珠在天津市第一届戏曲会演中演出的花旦戏《小赶船》,荣获演出二等奖。1957年到1964年筱月珠在联合评剧团任团长、主演。挖掘整理了白派优秀传统剧目《潇湘夜雨》和《孔雀东南飞》等戏。她的演唱嗓音洪亮,韵味浓郁,板头磁实,表演端庄大方,内涵深厚,繁简适度,唱做都极富白派的神韵,深受观众和戏曲专家的好评。1964年筱月珠中断了舞台生活,但她一直在为整理白派的剧目而努力探索。1983年她应天津评剧院邀请,连续在华北戏院演出了《潇湘夜雨》,那时已经是59岁,但宝刀不老。评剧爱好者们闻讯争相赶去观看,剧场里座无虚席,气氛热烈。1983年底,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她演唱的评剧《潇湘夜雨》、《孔雀东南飞》和《玉堂春》三出戏。
《潇湘夜雨》取材于元代戏曲作家杨显之的代表作《临江驿·潇湘秋夜雨》。这出戏一直流传在戏曲舞台上,被许多剧种移植,也是评剧的代表剧目之一。
杨显之是元代大都人,与关汉卿是好朋友,常在一起切磋作品。因为杨显之年长,水平又高,大家都很尊重他。杨显之一生创作三十八种杂剧,题材多取材现实生活和民间故事,情节动人,语言流畅,在质朴之中见华丽。元杂剧中有很多写做官以后抛弃妻子的作品,杨显之的《临江驿潇湘秋夜雨》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筱月珠
评剧的《潇湘夜雨》是文东山根据杨显之的作品和明朝人著的《江大雪》移植的,也叫《临江驿》。写谏议大夫张天觉被贬江州,带着女儿翠鸾乘船上任,中途风大船翻了,父女分别遇救。张翠鸾被渔夫崔文远救起,认为义女,并将翠鸾许配给侄儿崔通。崔通应考中试,贪图富贵,另娶赵相国的女儿,并携眷赴秦川县上任。翠鸾听说找到秦川,崔通不但不认,还诬赖翠鸾是逃走的奴婢,刺配沙门岛,暗中嘱咐解差,中途将翠鸾害死。翠鸾与解差走到临江驿,遇雨只得住下。翠鸾伤感身世,深夜啼哭。这时,张天觉已升任廉访史,也住在临江驿。听到女子的哭声,命人查询,又亲自审讯,父女重逢。张天觉命衙役捉拿崔通问罪,大堂之上,翠鸾持鞭责打崔通,经崔文远说情,翠鸾与崔通合好。1936年,白玉霜在新民大戏院演出了这出戏,并在唱腔上加工润色,成为评剧白派的代表剧目。
“行路”一场中的反搭调转反调唱段,“张翠鸾发配泪朴簌,思想起以往事我放声哭”,是张翠鸾被发配时,想起自己被陷害,冤屈难伸,路上劳苦,解差又百般刁难,不由潸然泪下。开始的“是我好命苦哇”一句唱的是反搭调,接着转入反调慢板。当唱到“终身事配崔通结下陈朱”的朱字时,唱腔转入哭迷子。哭迷子在评剧传统唱腔中,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哭泣的一种唱腔,根据演员的条件可以充分发挥,把唱腔推向了高潮。哭迷子以后转入正调,最后两句“正行走来起云雾,大雨下降湿透了衣服”,是正调转二六板,用锁板结束。
筱月珠在与其他著名演员长期同台演出中,受多种风格流派的影响,注意发挥个人嗓音条件的特长,发展创新演出了一些新剧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演出过评剧《谢瑶环》,谢瑶环有女扮男装的生角戏,她演得很精彩。“大堂受刑”一场的甩发动作,博得观众的热列掌声。筱月珠还大胆探索,把白派唱腔用在现代戏中,1963年,筱月珠领衔主演了《三代英雄》,成功地用传情的演唱和细腻做派塑造了李奶奶的形象。在“痛说革命家史”一·段四十多句唱词的成套唱腔中,筱月珠和音乐工作者共同硏究创造,用新颖的唱腔把人物的复杂情感表现得层次分明生动感人。前四句唱词,都是疑问句“我问你爹爹好不好,再问你奶奶我你可喜欢”。唱腔缓慢低平,表现了老人的慈祥和蔼。“奶奶我今天对你明言,你不是你爹亲生女,你爹也非是我的亲生男……”筱月珠把亲生两个字拖长,表示人物心情沉痛,引出话题,为后面的叙述打下基础。唱腔随着人物情感的激动,节奏逐渐由慢到快,由快二六板转垛板,到“各处的工人成立工会”后有力地一顿,接着用高腔儿唱出了“罢工游行闹翻了天”,形象地再现了当年罢工运动的热潮。后面又转为垛板吟板,使节奏情绪越来越激烈,一气呵成。最后一句“是党,是革命把咱们三代一起联”,用了一个长高腔,很有力度,使观众受到强烈的感染。这出戏,在1964年天津市文化局举办的现代戏观摩演出中演出,又代表天津市参加河北省的现代戏会演,受到普遍的好评。
筱月珠还热心为评剧艺术培养青年演员。1961年她被邀请到天津市河西区戏校讲授白派的演唱特点。1962年在团里重点培养了尖子生彭兆茹、史美蓉。后来彭兆茹成为文化部勇进评剧团的主演,史美蓉成为山东聊城地区评剧团的主演。
筱月珠曾是塘沽区、和平区、河西区的政协委员,1964年被选为河西区人民代表,并被评为河西区的先进工作者。
筱月珠是天津电台《评剧芳华》节目的热心听众,这个节目改频率时,她特意与老伴到商场新买了一台能听调频节目的收音机,每期都听。老人家说主要是为了学习节目中的知识,不仅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还丰富了与朋友们相聚时谈话的内容。
老人很善良,她知道我工作忙,怕打扰我,很少给我打电话。在她去世的前天,她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给我打电话,约我去看她。见面后,我们相对落泪,谈许久,不想这一面竞成永别。我的耳边总响起她爱对我说的那句话:“息老师,我娘家没人。”从此,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为她焚化纸钱。2005年10月30日戏剧理论家吴同宾老师去世以后,因为他也没有子女,我也为他焚化纸钱。2006年7月16日,在沈阳的《评剧芳华》热心听众王振奎去世,我用同样方法纪念他。以表达对他们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感谢他们为戏曲艺术作出的贡献。
(编者按:这篇文章转载于息国玲老师著作《评坛春秋广播记行》)
筱月珠与小白玉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