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中的热闹新年

红火新春,热闹过年。

精挑细选的年货、精心彩排的节目,装饰一新的屋子、欢乐开怀的团聚……正当无数中国人用各种各样的形式烘托出浓浓的年味时,在河北唐山有这样一个群体,用学评剧、唱评剧、交流评剧的方式,迎接新春佳节。

让年味越来越浓

春节前,唐山评剧传承基地的排练室内,孩子们正有板有眼地排练着评剧《刘巧儿》选段“小桥送线”。身段、唱腔或许稚嫩,但孩子们的一丝不苟让人印象深刻。

这边忙着演练台步,那边帮着指导唱腔,评剧大师新凤霞的学生、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罗慧琴在排练室里忙个不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代表性传承人,在这个春节为广大戏迷奉上精美的评剧年货是她最大的心愿。

“10年前,我就带着徒弟在春节期间义务为群众演出。”罗慧琴说,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评剧,年轻人看评剧、学评剧的热情越来越高,让春节的年味变得越来越浓。评剧传承基地规模已经达到近百人,他们中有专业演员、戏曲学院在校生、各行各业的戏迷票友。从未满5岁的幼儿园娃娃到70岁的老人,从大学教授到务工农民,“评剧让我们紧紧连在了一起。”

今年上三年级的刘妍琦,年龄不大,“戏龄”却不小。从5岁开始学习评剧的她,如今已经是名“老”演员,并曾荣获中国戏剧小梅花金奖。刘妍琦表示,评剧让自己的寒假过得不一般,让春节变得更有趣。

“票友”的“春晚”

在一张日程表上,记者看到,从今年2月到4月,唐山市评剧团将在唐山和天津的多个剧院演出20余场次。评剧专业演出正依托戏剧传统底蕴,丰富春节前后的文化市场。

在资深票友于华文看来,虽然自己不是专业演员,但作为评剧传承基地的一员,在团体交流活动中,同样感受到了别样的年味。原来,为了让广大票友有欣赏、交流和提升的机会,评剧传承基地定期举行聚会。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走走台步、跑跑圆场、说说戏。评剧爱好者的聚会,热闹之余更多的是交流欣赏。“这里的两小时,就是我们亲自参与的春节晚会。”于华文说。

而从4点开始,罗慧琴的徒弟们来了,小朋友们和家长们也来了。在上百人的气氛烘托下,聚会渐入高潮:游戏环节,主持人提问评剧知识戏曲常识,答对了抽奖;表演环节,评剧经典曲目《花为媒》成了一家三代人的共同语言;最后,分享一个巨型蛋糕,成为评剧爱好者们迎接新春佳节的最好“年夜饭”。

“有专业演出,也有票友聚会;有戏曲交流,更有新春祝福。我们评剧人的春节,没有包饺子放鞭炮的传统年味,却有戏曲交流、文化传承的‘新’年味。”罗慧琴说,如今,唐山评剧从田间地头到应邀国家级大剧院,从传统剧目到原创剧目,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评剧魅力,加入到传承评剧的队伍中来。

“我第一次看到评剧,就被漂亮的衣服和头面吸引了。如今我也站到了舞台上,我想让更多的人发现评剧的美。”8岁的崔漫妮小朋友说,今年自己精心准备了一段评剧,准备表演给父母,让他们与自己一起感受这份“新”年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