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迁安评剧艺术团是一支具有50年悠久历史的专业团队,近年来,他们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王晶团长、孟繁龙书记的带领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改革中求发展,自强不息,勇敢走出一条继承、创新、改革、发展之路。继大型纪实评剧《徐流口》成功上演出并荣获十三项殊荣之后,该团的评剧轻喜剧《仁义胡同》进入了紧张的排演。民族英雄马本斋之子马国超将军、河北省戏剧家协会贾吉庆主席、迁安市副市长张梅艳、迁安市委宣传部杨春景部长、文体局刘海、何府忠局长、唐山市文化局管建新副局长、文化局党委徐书记、唐山市评剧团张书良团长等亲临排练场。随着一声响亮清脆的鞭炮声,身装统一白色T恤的剧组演员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入排练场立即开始紧张排练之中。
《仁义胡同》体现仁义和谐美
《仁义胡同》故事讲的是清末民初,迁安某镇上相邻住着任、易两户人家,两家儿女相互爱慕并订亲。忽然,有人报说任家大少爷在京城做了高官,任家觉得高易家一等,便在重修建院墙时将院墙东移一砖引起易家不满,但因任家官高权重,易家老爷忍气吞声一病不起,两家青梅竹马的儿女为此不愉快。正当易家老爷奄奄一息之时,忽然有人来报,是易家之子代替任家之子在京城做的高官。易家老爷马上振奋起来,决定将自己家的院墙也重修并西移两砖。为此两家大动干戈誓不两立。后经泥瓦匠出主意和两个儿女解劝,两家老人终于悟到,要为和贵,不应该为墙而活,两家以仁义和谐为本让地三尺。
《仁义胡同》取材于迁安建昌营镇所保留的仁义胡同并广为流传的民间典故,通过两家人为了院墙发生的戏剧性冲突,表现“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美德,并提高到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张扬人不能为物(墙)而活,而应为人而活的人本主义思想,最终体现仁义道德、社会和谐的社会发展趋向。
《仁义胡同》创作初衷
迁安市文体局刘海局长接受本苑采访时说:为进一步宣传十七大精神、配合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和文化市场大繁荣,巩固和发展迁安专业舞台戏剧艺术在中国评剧艺术节上的领先地位和知名度,做为艺术团的主管机关,文体局决定将迁安市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成一台评剧新剧目,旨在弘扬民族礼让,构建和谐社会之风,冲剌第六届中国评剧艺术节,打造迁安文化品牌。
王晶团长说:多年来,我团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在积极主动的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时,我们又不失时机的抓好剧目生产和艺术创新等各项具体工作,给艺术团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依省文化厅、唐山市文化局的工作指示,在迁安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局的部署下,继大型现代评剧《徐流口》在第五届中国评剧艺术节荣获金奖、享誉全国之际,又一部以迁安人文为题材的大型评剧轻喜剧《仁义胡同》隆重出台。《仁义胡同》以轻喜剧的形式在舞台上进行展现,完全符合唐山评剧雅俗共赏、通俗易懂、意蕴深刻的戏剧特点,更能体现迁安人文在全国艺术领域的地方特色。
李宪法导演畅谈创作初衷
导演李宪法说:这是一出写意性很强的戏剧,也可以说是一出寓言剧。小题材要做出深道理,就必须挣脱就事写事的老路子,充分利用舞台的假定性,让现在和过去对接,让情景和理念对接。多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争取做得好玩、好看、且有意蕴。这出戏我们定义为评剧轻喜剧,在评剧中我们注入了众多新的元素,例如运用了众多现代语言及表演手法,突出喜剧色彩,运用颠覆传统、运用“武林外传”的模式演绎的新戏《仁义胡同》,能够得到大家和观众的认识和喜欢。让观众走入剧场看戏时感动轻松、愉快、好看、好玩。我希望观众能够接受这种评剧表演方式。
《仁义胡同》演员如是说
《仁义胡同》剧组演员以青年演员为主,年龄最大者为本团书记孟繁龙在剧中饰演易家老爷,孟书记说:传统的评剧剧目与本剧具有太多的不同之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开拓进取,不断深入对编剧、导演的创作意图的理解,用现代的观念演译历史故事。
青年演员滕建东一向以演小生、老生、武生见长,此次被安排在剧中饰演小花脸行当的泥瓦匠一角。当我们和他谈起剧中人物塑造时,小伙子直率地告诉我们:接到这个角色任务后感觉压力较大,最大的难度就是按导演需要动作不能顺,唱腔需要滑稽的要求。在唱腔上导演多次启发自己不用小生的唱法,多用一些划腔,向豫剧小花脸的唱腔靠近,通过多看电视剧《武林外传》和豫剧《七品芝麻官》找出人物的感觉,演出人物的幽默滑稽。
剧中饰演风少爷的赵静告诉我们说:排演出这出戏虽然很累很紧张,但演员们情绪非常好,编剧导演的独特的创新手法令演员耳目一新,评剧轻喜剧的形式令我们排练时轻松愉快。我相信这出戏一定不会让评剧戏迷失望,因为剧中有浓郁的评剧韵味,一定不会让青年观众失望,因为剧中运用的语言和表演都是与时俱进的。
以唱功见长的青年演员蔡国光在该剧饰演的是性格张扬,刁蛮的任太太,她洒脱的表演和别具风格的演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排练完毕后小蔡谦虚地向我们询问和征求意见,她希望通过这出新戏接受更多的挑战,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自己在剧中所扮演的人物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
《仁义胡同》背后的故事
《仁义胡同》浸注和凝聚了各级领导、众多河北艺术精英的心血和汗水。2007年11月,在唐山市文化局、唐山市艺术研究所组织召开的“唐山市剧目创作规划工作会”上,与会领导对该团第五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参赛剧目《徐流口》给与了充分肯定,同时要求艺术团在2008年第六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拿出有水准、有创意并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剧目,以艺术节东道主的姿态来参赛演出,率先引领评剧艺术以及基层剧团的发展潮流。会后迁安文体局便精心组织市艺术团,认真分析全国戏剧创作及各届艺术节参赛规律,以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创建文化大市、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为指导思想,充分运用我市浓郁的历史人文底蕴,拟定编排大型评剧《仁义胡同》。
今年1月上旬,此剧创意经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剧协、剧目工作室、唐山市文化局等专业部门论证后,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一致认同和高度重视,并推荐由省政协委员、重点剧目工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刘兴会执笔编剧和著名导演李宪法领衔编导此剧。此后编导人员又邀请了国家一级作曲张景春;青年音乐家于泽霓;河北话剧院孟曾吾院长以及著名舞蹈教师张丽娟担任舞美舞蹈设计加盟创作。剧本初稿创作完成后,并由省文化厅艺术处、省文联、省剧协、省艺术研究所、省剧目工作室、唐山市文化局等领导和专家于3月、4月两次对剧本进行了研讨和修改。
5月初,按总导演要求,舞蹈、舞美、音乐等创作人员已经进入案头工作,演员角色及剧本已落实,计划8月完成彩排进行汇报演出,9月参加第六届中国评剧艺术节,10月作为向国庆献礼节目在全市进行巡回演出。
《仁义胡同》创新评剧发展之路
数年来,宇扬评剧苑与迁安评剧艺术团共创弘扬、发展、创新评剧之路。此次在整个采访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评剧改革发展之风,同时还接受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我们曾多次亲临迁安评剧艺术团,每次均有新的感受。迁安评剧艺术团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严守评剧阵地,他们以《徐流口》精神,无私无畏、开拓进取、迎难而上,杀出一条评剧生存改革发展之路。如今的迁安评剧艺术团,已拥有演出车两台,演职员工队伍不断得到充实稳定,福利待遇不断提高。我们更为艺术团有如此多关注、支持、和重视评剧艺术的领导感到幸福。我们坚信:有了政府、领导和各界的支持,有了战胜困难立足艺术的领头人,有众多专家艺术家的加盟,迁安评剧艺术团定为成为评剧界一株璀灿的明珠。
开排仪式上,民族英雄马本斋后代海军马国超将军一句:希望这个戏能够留下像“巧儿我自由儿许配赵家”这样的经典唱腔。引起了雷鸣般掌声。我们期待着《仁义胡同》排演成功,在第六届评剧艺术节中成为评剧新的亮点;期待着《仁义胡同》公演后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留下脍炙人口的经典唱腔;期待着《仁义胡同》能够更多地融入艺术门类元素,成为河北迁安新的艺术品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