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宝荣,女,天津滨海新区汉沽汉沽大田人。现任汉沽文化副馆长,汉沽戏剧曲艺家协会秘书长,天津市戏剧家协会会员,首届中国评剧“十大名票”获得者,也是评剧之乡汉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文艺复苏,当时位居全国第二大戏种的评戏迎来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在这种浓浓的氛围中,评戏在汉沽也像当时的流行歌曲一样,生机勃勃。此时,儿时就迷上了评剧的田宝荣,靠自学,已经能够象模象样地唱全新凤霞老师的代表作《花为媒》、《刘巧儿》中的精典唱段了。1983年,她报名、考试,走进了汉沽评剧团,迎来了自己一个崭新时期,为以后与评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创造了良好条件。
田宝荣的聪颖、勤奋和悟性,使她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在戏校学员中崭露头角,显示出许多过人之处。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以及自己的刻苦努力下,她很快成了汉沽评剧班里的佼佼者。1987年,天津艺术学校评剧班老师来汉沽选拔人才,15岁的田宝荣被择优录取去了天津,接受更好的专业训练。当时汉沽有此机缘的只有田宝荣和另外一个人。1990年,北京戏曲学校面向全国戏校选拔评剧人才,定向为中国评剧院培养主角。该校的张春琪校长带队来到天津观看学员们的表演课,田宝荣以一段“秦香莲”高亢、圆润的声腔表演唱,赢得了众位教师的心,均同意田宝荣可以免考进入北京戏曲学校学习。评剧大师马泰在看到张校长带回北京的录像资料后,当即表示田宝荣可担当中国评剧院当时新编的现代评剧《宋庆龄》中“宋庆龄”一角。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几经权衡,田宝荣最终放弃了这次机会,与中国评剧院擦肩而过。
1991年,田宝荣被分配到汉沽文化馆做办公室工作。她虚心向老师们学习,认真地做好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她抓住各种机会进修学习,并先后在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中央音乐学院读取了大学专科、本科学历。2002年,在文化部主办的首届中国评剧票友大赛中,田宝荣以《半把剪刀》中最见功力的一段“寻子”赢得了全场评委的称赞,获得评剧“十大名票”的称号。著名国家一级琴师董生深有感触地说:“田宝荣没有专业唱评戏,实在是可惜了!”
2005年,在汉沽文化馆副馆长的竞聘中,田宝荣脱颖而出。从此,她将更多的经历倾注在了群众工作文化之中。短短的几年里,她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青年歌手赛,而且每次都是亲自带队,刘萍、张成音、王克永等众多青年歌手的成长和成熟,都浸透着她的汗水和心血。她参与组织和带领的汉沽飞镲队先后获得天津市首届民间花会展演“十大擂主”、第四届农民艺术节花会大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在汉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中,她走农村、访社区、搞座谈……忙忙碌碌,不辞辛苦。社区业余评剧团队若有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热情辅导。在天津市首届“宝坻”评剧票友赛上,她组织带队参赛,取得了十个名票汉沽占两个的好成绩,并为宋海燕后来能跻身于全国评剧“十大名票” ,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做好繁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的同时,田宝荣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己钟爱了大半生的评剧的钻研与表演。她忙中偷闲,积极主动地参加滨海艺术团的演出和各种市级戏曲比赛、票友大赛等活动。一如既往地义务为群众演唱评戏,细心地指导基层的评戏爱好者。
田宝荣无愧于家乡父老的期望,无愧于领导的信任,无愧于自己的钟爱,她在自己的岗位上,爱着评戏,爱着人才,爱着群众。她兢兢业业、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和德艺双馨优秀品质,将像家乡汉沽的槐树花一样,洁白、芬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