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唱响“奉天落子”92年后,沈阳最老剧场之一的大观茶园(现名为辽宁青年剧场))将淡出市民的视野。昨日,记者从辽宁青年剧场方面了解到,剧场面临拆迁,已停止运营。

剧场年内将被拆迁

昨日14时许,位于南京北街永宜巷西侧的辽宁青年剧场孤零零矗立在路旁,身后为拆迁后的废墟。

“这个剧场要拆迁了,现在我们想租他们的房子,他们都不租。”倚在剧场外卖烤串的商贩告诉记者,1个月前,剧场内的门市突然停业了,很多商户相继搬走,原因很简单,这里要实施拆迁。不久,紧邻着辽宁青年剧场后的房子成批被推倒,成为现今的样子。

辽宁青年剧场有关人士向记者证实:“我们已经接到了拆迁通知,可能会在年内实施,配合北市场的规划和综合改造。”

剧场内可容纳1100余人

辽宁青年剧场建于1920年,原名为沈阳大观茶园,是沈阳最早、最大的剧场之一,也是全市唯一延续了90余年的演出剧场。曾在大观茶园工作的刘珂告诉记者,这座剧场中的演出场地为上下两层,可容纳1100余人。

沈阳著名的地方志――《沈阳大事记》有着明确记载:1920年建成,1926年大观茶园组建复盛剧社,1932年成立了大观评戏班底,1948年东北文协评剧组接管大观茶园,改为唐山评戏院,1951年改为东北评戏院。从此,把落子、评戏率先改称为评剧。1960年,改为辽宁青年剧场至今。

这里曾是评剧的“圣地”

去年,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曾来此实地调查,这里的一切让他记忆深刻。

“在上个世纪初期,著名的奉天落子在此演出,也就是评剧的前身,涌现的名人举不胜举。”佟悦介绍说,“大观茶园”就是“看落子”的代名词,张作霖曾是常客。

“轰轰烈烈”足以说明当年剧场内的盛况。1929年时,《盛京时报》曾有着这样的描述:“每日可获三百余元,每月可获近万元。”而在当时300块钱能买10亩地。上个世纪50年代,花淑兰在大观茶园(当时称东北评剧院)演出《风筝误》,连续演出20多天,场场爆满,这里成为沈阳评剧的代名词。韩少云、筱俊亭、赵丽蓉、赵本山、潘长江等大批艺术家,都曾经在大观茶园演出过。

未能适应时代发展

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在流行歌曲等的冲击下,评剧和大观茶园都开始走下坡路。后来,剧场变成了两个部分,一楼是舞厅,二楼为二人转剧场。原2600平方米的剧场面积仅剩300平方米,能容纳300人。

大观茶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