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话和评弹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周锡山
上海政协评弹国际票房于2014年5月10日举办“发展评话艺术研讨会”,中国评弹网发表支立先生的报道。我躬逢其盛,忝列末座。(前几年我也出席过上海曲协在上海文联会议室开过的一次同样的会议。)中国评弹网的这篇报道中的与会者名单中列出鄙人姓名,鄙人发言的照片也刊登于末行。那天的会议,与会者群贤毕集,发言踊跃。到5时会议结束时间到后,会议主席王其康先生给未及发言的出席者作简短发言机会。我谈了“评话发展的三个层次”,因时间简短,我就讲了几句话。今愿借中国评弹网篇幅之一角,将原想发言的内容简要发表于此,供执掌评弹国际票房的诸公和诸多评弹爱好者参考,敬请提出批评意见。其中第一段,是会上已经表达的内容,以下是未及发言的内容。我的发言内容,不仅适用于评话,也适合弹词和曲艺、戏曲。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评话发展和振兴,应该分三个层次,分别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落实,才会有实际效果。第一个层次,是评话的生存层次。评话缺乏观众,今已难以生存,需要给以切实关心、支持。第二个层次,是评话演员的培养和生存。第三个层次,是著名评话演员的著名作品,我们如何帮助其提高,使之成为传世著作和经典著作;著名演员如何成长为艺术名家和大师。
振兴、发展的三个层次,需要不同的具体措施。
关于第一、第二个层次的具体措施,本人已有提交中国曲艺家协会主持的2011·第二届中国曲艺高峰(柯桥)论坛征文的论文《多元文化格局下的评弹艺术的生存与发展略论》,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文已收入中国曲艺家协会主编的《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曲艺》(第二届中国曲艺高峰论坛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这里不再重复,我将此文和我提交2013·第三届中国曲艺高峰(柯桥)论坛征文的论文《曲艺的自觉和自信略论》(篇幅规定为5千字,我近期准备将本人在高峰论坛上所做的大会发言的内容补入此文,篇幅增至1万字,另行于刊物发表),一起请中国评弹网同时发表,请大家指正。
关于第三个层次的措施,《多元文化格局下的评弹艺术的生存与发展略论》一文也谈及一些,这次会议上观摩了4位评话名家的演出,我产生了一个新的设想:
我感到上午演出的4位评话名家,有巨大的创作热情,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艺术担当,敢于以当代敏感题材作艺术创作,在编剧和表演两方面皆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取得颇好的社会效果和很好的市场效果。如果这些评话名家,通过学习经典著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写作水平,就有可能将目前颇为成功的作品提高为传世之作。
我建议:由评弹国际票房(也可与上海曲协合作,更可以与江苏、苏州和浙江曲协一起合作,如果他们有兴趣的话)主办“上海·评弹名家第一期读书班”。以主持者邀请和被邀请者自愿受邀出席的方式,选择有创作能力的江浙沪两省一市评弹演员20名(包括这次会议上表演的4位名家,每期以10-20人为宜),集中10天时间:上午读原著,下午听讲课,晚上讨论。读两部经典著作:《水浒传》和《红楼梦》。
要求全体学员,在参加读书班的前1-2个月,或更长时间,先读《水浒传》和《红楼梦》原作一遍,阅读预先赠送他们的两书解读著作5种一遍。
为什么要读这两部经典著作?因为——
民国时期成长的评弹大师,都是艺术天才,所以他们尽管未受过正规教育,原先的文化水平低,可是他们通过钻研自己说的长篇书目——都是天才之作、经典之作,例如《珍珠塔》《玉蜻蜓》《描金凤》《白蛇传》《双珠凤》《三笑》《三国》《水浒》《隋唐》《英烈》等等,都是世界一流的经典著作,全面提高了文化水平。有的还坚持业余看书。他们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但少数天才艺术家,通过自学文化、自悟,读懂了社会这部大书,悟通了艺术规律和创作规律。
现在的评弹演员,和整个中国文化界、艺术界,无人是公认的天才,都属于人才或杰出人才,他们需要通过正规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创作。正规学习的第一要着,是学习经典著作。除了学习、背诵古文、唐诗宋词之外,必须认真学习、读熟1-2部经典长篇小说,作为自己的文化根基。
中国长篇小说与曲艺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曲艺最早在宋代已经成熟,产生了话本和讲史作品,风靡宋元。元末明初开始出现的长篇小说都学习、模仿话本和讲史的形式,用“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评话方式作为分段。晚明的长篇小说经典著作《三言二拍》用“拟话本”的形式创作,取得极大的成功。中国小说的最高之作是《水浒传》和《红楼梦》,这两部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长篇小说的顶级作品。因此评弹演员学习、读懂、读熟古典长篇小说经典,对于自己的剧本创作和演出,更有直接的借鉴作用。
但是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一百年中,极少有人真正读懂。以20世纪第一文豪鲁迅为例,他竟然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札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中国还没有那样好手段的小说家,但《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
其实,这也并非什么奇特的事情,在上海的弄堂里,租一间小房子住着的人,就时时可以体验到。他和周围的住户,是不一定见过面的,但只隔一层薄板壁,所以有些人家的眷属和客人的谈话,尤其是高声的谈话,都大略可以听到,久而久之,就知道那里有那些人,而且仿佛觉得那些人是怎样的人了。
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但我并不是说,这就成了中国的巴尔札克。
他一开头即以巴尔扎克为例,给西方文学的经典作家以极高评价,而对中国的经典作家则评价很低:“中国还没有那样好手段的小说家”,这句话,充分表达了鲁迅对中国经典作家的基本评价。也表达了他对《水浒传》《红楼梦》的基本评价。所以研究家都说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最高,是错误的,我已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四篇的解读中指出过了。(参见周锡山编著《中国小说史略》释评本第203页,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09;上海书店出版社即将出版精装增订本。)
鲁迅在“中国还没有那样好手段的小说家”的前提下,才对《水浒传》和《红楼梦》作了有限的肯定:“但《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接着又用“其实,这也并非什么奇特的事情”,连弄堂里的人听隔壁人家的谈话,久之也能感觉到他们是怎样的人了,鲁迅有用这样的体会来否定这种手段。而这段话是紧跟他对于《水浒传》和《红楼梦》的评论的,可见他的心目中,在世界文学史的范围内,并不特别看好这两部书,对中国小说的艺术成就评价很低:他这里将《水浒传》和《红楼梦》的对话贬低到上海小市民的水平。
鲁迅的这个观点当然是错误的,是他的一个重大理论失误,是五四激进主义者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表现。这也暴露了鲁迅没有真正读懂古典小说。他也没有真正读懂古史,我在《论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的价值趋向》(中国文联第五届论坛征文,收入《文艺繁荣与价值引领》——中国文联“第五届当代文艺论坛文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给以批评。(此文开始即赞扬苏州评话的历史题材作品如《三国》等,是宣扬正确价值观的优秀之作。因此中国评弹网如有兴趣,也可转载此文。)
施蛰存先生说:“有人认为西洋小说的认知局限于繁冗的描写、心理分析和对话记录等。”“《红楼梦》的对话优于西方。”(施蛰存《小说的对话》,《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三卷第470、47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两人的观点相比,鲁迅先生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水浒传》和《红楼梦》的对话艺术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
我认为,《水浒传》和《红楼梦》的对话艺术超过了西方经典小说三大家(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水平。
我为什么这样说?我认真学习过《水浒传》和《红楼梦》,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写了5本书(约100万字):《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解读本(即《金批水浒》解读本,解读文字21万字)、《水浒传新说》;《红楼梦的人生智慧》、《红楼梦的奴婢世界》和《曹雪芹:从忆念到永恒》;对此有了体会。
我也曾学习、鉴赏西方的小说、戏剧经典和名著,并写过书和文章,与《水浒传》和《红楼梦》有了对比的体会。
我又曾学习中国和西方的美学经典、名著,感到中国古代的美学经典,儒家(孔孟)、道家(老庄)、《文心雕龙》、金圣叹、王国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史最重要的五大家,从揭示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塑造和改造人的灵魂与性格、宏观与具体结合地总结和指导创作与鉴赏实践这三个角度看,这五大家的成就远超过西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叔本华五大家。并在海内外著名高校做讲座或给研究生、博士生授课时申述这个观点。
因此,我们应该将《水浒传》、《红楼梦》这两部世界文学史上的顶级经典著作的情节构思、性格塑造、对话设计的精妙之处,作精细分析,真正学到手。知道了优秀创作的具体标准,掌握了经典创作的高明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将经典著作的学习心得化为自己的血肉,就能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以鲁迅为代表的20世纪的众多专家、学者、教授,对《水浒传》和《红楼梦》只能泛泛而谈几个优点,不能将全书的伟大成就,具体篇章的和重要段落的一句一字之精彩,精彩之原因,具体细腻地分析评论,所以实质上并未真正读懂原著。因此他们教出来的学生,也多未能真正读懂中国原著,故而崇洋迷外的风气至今在青年一代中难以彻底抑制。
20世纪至今的中国文学界(包括话剧剧本创作界)未能达到当今世界一流、遑论中国和世界文学史的一流,而其第一原因就是缺乏传统文化的根基(没有读过、背过《论语》、《老子》、《庄子》等经典),缺乏中国古代文学的根底。至20世纪60年代文革之前,戏曲和国画一直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第一原因也就在从业人员,虔诚学习、继承传统;而乱作创新者皆未获成功。
民国时期产生的评弹大师、名家,多是天才。至今没有天才,只有人才,他们需要读书,一则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二则适应当今的观众。过去的观众既有文化水平高的学者、教授、艺术家,更有大量普通观众是市民和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当今观众都是普及中学教育的听众,还有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的白领,如果评弹演员自己的文化不够,就难以吸引他们来听书,难以与他们作平等交流。
因此我们如果能够组织读书班,帮助一批著名演员读一二部经典小说,帮助他们通过这样的学习,掌握学习、继承经典的方法,就有可能产生21世纪的艺术大师和传世之作、经典之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