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评话艺术研讨会》后续报道之二
《发展评话艺术研讨会》观众意见反馈之一
工作人员陈贤达整理
一、曲阳路820弄薛先生:四位评话演员的演出完美致极,展示金声伯先生学生演技达到顶点。希望以后多办类似张鸿声、杨震新流派演出。
二、姚念亮先生:1.本次专场体现了评话艺术推陈出新,展示了现代书目的成就和前景,对发展评话艺术有很好的啟示作用。
2.推出现代快节奏节目,也可以新编历史剧目,把它改编成中篇形式,适应中青年听众的需要。
3.借鉴相声、海派清口等吸引听众的成功经验,结合评话艺术特点,创新评话说表艺术。
4.利用多种传媒作宣传、推介和弘扬评话艺术。
三、姚文仪先生:1.演员认真表现了评话特点,是中青年听众喜欢的。
2.对现代和近代历史人物中,涉及的政治大事要谨慎,政治上偏差会降低宣传效果。
3.政治上严肃性不要影响下一代人的思想和精神。
4.建议向大中小学生开放演出。
5.感谢王其康先生为评弹事业作出贡献,永远支持评弹演出。
四、蒋小龙先生:1.四档评话代表当前评活最高水平,演员基本功扎实,有创新又有特色,尤其李刚角色鲜明,姜永春说表细致,二只开篇也很精彩。
2.评话是很有前途的一种艺术形式,多创作些社会热点,宣扬正能量作品要有时代精神,加强评的力度,防止与讲故事混为一谈。
五、吴志厚(雨后) 先生(手机短消息):1.四档节目都是听众感兴趣的题材,能接地气,但史实的真实性与故事的趣味性如何结合得更好这是关键。
2.以听众兴趣的内容加上评话技巧才能吸引听众,但在现实中推广,任重而道远。
六、沈善增先生:1.评话创作贴近现实的努力值得肯定,作品质量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2.出人出书走正路,抓好剧本创作是第一步,创作要研究评话艺术的规律,顺应规律的创作才能推陈出新。
七、陈策先生:1.有内容、有水准、有希望。
2.组识有关人员对评话发展历史、现状作一调研,提出行动计划、推出名家、经典作品、组织观众群体和培养新人,努力使有关部门领导关注和重视。
八、何广芷先生:1.今天上场四位评话演员已是当代大家,说明并非评话后继无人,但要赶快专题采访、录音、录像、否则再不做太晚了。资料对培养下一代是十分重要和宝贵的。
2.评话演员的培养可以让演员自已选拔,培养出来后选拔进团。
3.题材很多,像中美、中日建交的“外交风云”,因为建国前后毛泽东等材料都已解密,都可以编成脚本说书。
4.评话新书先到村、镇、街道等基层去说,像当年唐耿良先说给邻居听,终成一代宗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