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兵 昨天下午3时,苏州市评弹团青年演员殷麒麟和杨衣云夫妇,结束了《钟离无盐》第六回的表演,从甪直古镇的社区书场赶回苏州市评弹团,这样的来回奔波,甚至还要到其他城市“跑码头”,他们二人早已习惯。不过辛苦之中尚让他们感到温暖的,是彼此的支持与照顾。其实,像他们这样的评弹夫妻档,苏州评弹界还有不少,虽然如今数量不如以往,但演艺功力却更精进,在这其中,他们各自的情缘,更是助推了苏州评弹主流力量的发展。
夫妻联手打造两部原创
在苏州市评弹团的青年演员中,殷麒麟和杨衣云夫妇深得观众们的喜爱,不仅因为二人表演功力深厚,两人创作的《大汉吕后》和《大汉风云》更是他俩的“招牌菜”。
殷麒麟1994年毕业于苏州评弹学校,比他的妻子杨衣云早四届,先后进入苏州市评弹团工作,且都师从赵开生和张碧华,虽然现在他们二人可以算得上是苏州市评弹团的“台柱子”,但在20年前,这样的光景是不可想象的,跑码头的日子也过得艰苦。
没有抽水马桶,没有煤气,要是遇上逢年过节的时候,商店也关门,生活用品就无法购买,这样的日子,很多评弹演员都经历过。而因为不少书场设立在乡下,由于条件有限,住宿环境都比较简陋,甚至连洗脚盆和洗脸盆有时都是混用一个,但这样的情形,演员们往往无法接受,于是,在出发前将大大小小的面盆打包进行李当中,是常有的事。如此一来,女演员们要吃的苦头就多了不少。殷麒麟说,他和杨衣云进团后,团里经过综合考量,让他们演绎《珍珠塔》,“除了演出,忙完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琐事之后,两人就各自看书,”殷麒麟告诉记者,也是在那段时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史学类书籍,也包括很多小说,这样的积累,为他与杨衣云携手创作埋下了伏笔。
虽然是名师高徒,但殷麒麟和杨衣云二人心里也总是没底,尤其是新到一处书场,台下观众都不熟悉他们的时候,忐忑的心情常伴左右,如果遇到下雨下雪,观众就更少了,“临上场前,我都会在门缝或门帘之后偷偷看看观众席,生怕来的人不多。”用如今的观念理解,评弹演员也是要看“票房”的,万一效果不好,东家自然不会给好脸色,于是,殷麒麟和杨衣云便琢磨着如何打造自己,让更多的观众认可。
“前辈们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要想在这么多演员中站稳脚跟,必须有自己的绝活儿。”殷麒麟说,当时只有两种方法,要么向别的前辈买书,要么自己创作,“我们也尝试过向一位老前辈买书,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后来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只有自己创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上海看到一本小说,讲述的是吕后的故事,其中的章节回目和评弹的格局很相像,于是,他决定着手创作,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这其中相关的书籍资料他四处寻找,每完成一回,他就将剧本读给妻子杨衣云听,再由杨衣云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经过不断积累,长达17回34小时的《大汉吕后》终于问世,2007年3月,该作品首次在上海正式演出,名声大振,在上海长艺书场演出15天,票房居高不下,这与当时在上海已颇有名气同时也是他师兄的高博文不相上下。在《大汉吕后》的创作过程中,有不少内容殷麒麟经过反复推敲并有较大改动,这部分内容,殷麒麟并没有丢弃,而是在《大汉吕后》受到欢迎之后,他趁在昆山演出的时候,突击创作完成的,于是,便有了又一部作品《大汉风云》。
争来吵去修得同窗情深
所谓“缘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苏州市评弹团的青年演员沈彬和郁群夫妇俩之间,就有几许这样的味道。
沈彬和郁群都是75后,同时在苏州评弹学校是同班同学,毕业后又同时拜金丽生老师为先生,学习《杨乃武》。演艺的生活是很苦的,“我们两个人的乐器就有2把三弦和2把琵琶,加上平时穿的衣服、表演时的服装,以及各种日用化妆品,加在一起大包小包,女孩子会很吃力。”面对比他小2岁的郁群,沈彬只有多照顾一些,重的东西往往都在他的身上。
“有一年五一的时候去无锡下面的一个村演出,回来之后先坐汽车到无锡火车站,再转火车回苏州,”郁群说,当时乘车的人非常多,但因为自己身上背着琵琶,行李又多,不能挤上车,只能默默地看着火车从眼前缓缓出发,“当时的心情真的很复杂,就想,为何从事评弹会这么苦?”
艰苦的日子里,培养出的感情是最真挚的,尤其是从事评弹的道路上,沈彬和郁群二人在相扶相帮中,不断了解对方,甚至形成对彼此的依赖,而让他们最终走到一起的,是二人在评弹上有同样的目标,不断提升,但也甚至因此不断出现争吵。
“在台上有哪一段说得不好,哪一句唱得不好,下台之后我就会直接和他提出来,”郁群说,而要是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彼此对某一个细节的处理意见不统一,也不会轻易出现迁就的情景,“如果实在难以达成一致,我们会找前辈或者先生过来评断,”郁群笑着说,就算到现在,这样的争吵还是常有,当然,前提是二人都希望能将评弹艺术发扬得更好,让对方有更好的发挥空间,正如郁群所说:“他的好坏,我很关心。”
跨团合作演绎才子佳人
不是每对评弹夫妻档都很快成为彼此的另一半,对于张怡晟和归兰而言,他们的相遇看上去更有“缘分感”一些。
张怡晟早前在江阴评弹团工作,当时师从张慧麟,学习单档演出《二度梅》。从1995年开始,张怡晟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单身汉”生活,一直持续到1999年,也就在那一年,因为苏州评弹团和江阴评弹团进行跨团合作,张怡晟的演艺生涯开始出现了转变。
“当时归兰没有上手,我又是持续的单档演出,团里的老领导毕康年和金丽生就推荐我和她一起搭档,”张怡晟说,当时他很开心,因为自己终于不用这么累了,毕竟一个人要演完2小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刚开始没有想太多,后来觉得在台上配合比较默契,台下性格又很相投,这才慢慢产生了感情。”
2004年,张怡晟与归兰修成正果。2011年,张怡晟进入苏州评弹团工作,这也为他们二人更好地演绎评弹打下了更好的基础,数年来,长篇评弹节目中,张怡晟也从未和其他女演员搭档。如今,每当结束了一天的演出之后,张怡晟往往会到斜塘老街施斌茶馆里客串一番,用他的话说,自己非常喜欢这门艺术,在茶馆里唱几段,既给喜爱评弹的市民带去了享受,自己也乐在其中,“她的说表比我优秀,我们二人可以很好地互补。有时候我们俩都会过来,能有同样的趣味,这样的美好,是很多行业都无法企及的。”
夫妻档更有助于评弹的发展
苏州市评弹团曾有规定,每位演员一年必须保证有210场演出,这意味着演员要演出210天,这个数字在外人看来似乎不敢想象,但团里的演员们往往一年都要演出三百多场,如果到别的城市演出的机会再多一些,“男女演员就几乎每天24小时在一起,”朝夕相对之下,为爱情的滋长提供了充分的土壤。
在采访过程中,几对评弹演员都表示夫妻档对评弹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在交通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往往会有评弹夫妻档的产生,据苏州市评弹团副团长王池良介绍,目前该团64名演艺人员当中,有一半都是夫妻档,尤其是弹词演员,“便于排练、便于揣摩书中的角色,有利于评弹艺术的发展,”王池良说,从学校毕业之后,双方的性格、表演等等能够很好地互补,相得益彰。王池良也表示,如今在招募新演员时,也会考虑男女比例的问题,甚至会考虑到各位演员之间如何搭配更合适,“严格的夫妻档是为了艺术,当然,现在夫妻档可走的道路更宽了,被牵扯的精力也更多,分手也会发生,离婚率也有升高的苗头,毕竟生活的节奏加快了,但艺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体悟与磨炼,也希望演员们能有生活上的成长,让苏州评弹走得更稳更远。”
殷麒麟和杨衣云夫妇
沈彬和郁群夫妇
张怡晟和归兰夫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