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师大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举办“评弹与江南社会”系列讲座第三十三讲,著名弹词表演艺术家、常熟市评弹团团长陆建华先生应邀作了题为《说书说世——评弹艺术之我见》的报告,常熟市曲协副主席、秘书长陶春敏先生和上海师大评弹研究室全体师生聆听了报告,讲座由唐力行教授主持。

常熟,是苏州评弹的第一故乡,有着“江南第一书码头”的美誉。陆建华先生生于评弹世家,伯祖是评话响档张玉书,伯父张国良、张如君,舅父华士亭、华佩亭都是享誉书坛的名家,父亲张翼良是常熟评弹团的著名评话演员,母亲华佩英是著名弹词演员,这种评弹的血缘传承圈在评弹界不少见,但是要集中如此众多的优秀评弹演员则不多见。通过前辈的艺术感染和自身的勤奋努力,陆先生先后多次获得中国评弹艺术节的大奖,并三次摘得中国曲艺牡丹奖。

讲座一开始,陆团长就提出“评弹即说书,是一门说的艺术”,他认为评弹演出中所有的说唱都是为“书”服务。评弹演员在学说一部书时,首先要“认识书”,而“背书”即成为每个评弹演员登台前的必经过程。但仅仅背熟书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陆团长指出,当下由于对弹词唱调的过分重视而导致评弹艺术发生了偏差。他回忆自己早年在乡间走码头放单档的经历,由于年纪轻资历浅,只懂得“背书”却不能掌握“说”的技巧以至于台下出现“五台山”的尴尬局面。所以陆团长强调,“背书”虽是评弹演员的必经过程,但在说书过程中切勿苛求书中文字或唱调,说书人要掌握讲故事的技巧,投听众之所好,在运用说噱弹唱等技巧的同时,加强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方能吸引听众。

评弹艺术的内涵就在于寓教于乐,离开这个内涵,评弹就会丧失其生命力。一方面,传统书中忠孝节义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百姓向善;另一方面,评弹演员在说表中会结合书情对社会进行批判,发人深思。陆团长在“说书”的基础上又提出“说世”,并将其称之为评弹艺术的最高境界。“说世”极大地考验了评弹演员的个人修养,首先要深入了解书情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平日的生活体验加以丰富创新。对于相同的书情,每个人的说世角度不同,所塑造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会更加鲜活。

陆团长反思了当代产生不了有影响力的评弹流派之原因,他认为根源在于当下的评弹“重唱不中说,重中篇轻长篇,重舞台华美轻基层书场。”评弹流派出现于成熟的长篇书目,而评弹的传承则要在重视传统长篇书目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陆团长结合常熟评弹团的办团方向——演新、唱新、创新,提倡评弹创作要回归原创,在民间中发扬传承评弹艺术。

陶春敏先生针对陆团长的报告提出了相关的看法,他也认为评弹艺术的根基在于长篇,并肯定了说表的重要性,同时陶先生强调评弹作为一门雅俗共赏的民间曲艺,其“功夫在书外”,即要求演员在书台之外要善于积累,并指出,现在媒体在对评弹的宣传在某种程度上出现误导,忽视了“说”而只关注“唱”,从而导致群众理解上的偏差。

唐教授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出发对报告进行了总结,指出评弹艺术中“说世”的前提在于“知世”,即对于故事发生的历史时代背景、社会结构、地域文化、地域社会都要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有助于建构新的书情框架,阐发更为深刻的见解,从而达到教化百姓的作用。报告结束后,在场的师生表示对此次报告获益匪浅。

(上海师大国家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供稿)

陆团长在作报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