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的是,坐在宽板凳上盯着幕布看皮影戏的时候,心里的烦乱杂意竟一点一点悄悄褪去!

演皮影戏的是一伙老艺人,领头的叫刘秀珍,已经65岁了。

人民网图说中国运城版主烽烟老师在电话里邀约去侯马拍皮影戏的时候,作为东道主——临汾版主的我脸有点微微发热,心里想还好幸亏没误了。

车出高速,一溜风驶进侯马,若不是有熟人指引,真没有想到在紫金山小学对面的地下室里有这么一处奇妙的洞府。
正在演出,正在录像,屏住气息,悄悄一看,演出的是传统剧目《鹤与龟》。

告一段落,出来寒暄,看着满头银发的一伙老艺人在寒冬的季节执着地干着一件传承传统文化的事,心中涌起一阵感动。

“侯马碗碗腔皮影戏”的横幅下,是一幅对联:“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道尽了皮影戏的特质。
看到我们到来,他们特地又演了一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一行四人,紧张拍摄,台前幕后抢镜头,生怕落下什么场景拍不到。

在台前,看着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动作娴熟,富有韵律的皮影表演;在幕后,惊讶于一伙老艺人竟能将唱演如此有机配合而似乎忘记了他们的年龄。

侯马碗碗腔皮影戏由陕西传入,人物造型的特点是精细秀丽,对生、旦采用阳刻空脸。身条纤瘦,莲指修长,其脸形为高额头、直鼻梁、点红小口,细眉细眼,面容轮廓线不涂色。人物的长须长发常是用真头发贴上去的,男角靴底是前脚平后脚翘,带有动感。

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非皮影戏莫属。在皮影戏的白幕上,虽然舞动的都是平面偶人之影,但其音乐与唱腔却能使人情绪起伏。喜可让人心舒气爽,悲能催人泪下,动人万分;真是演尽世间悲喜事唱尽天下欢乐歌。

在随后的寒暄中,得知1951年4月出生的刘秀珍是侯马市高村乡虎祁村人,幼年丧父,与母相依为命,从小喜欢文艺,常常随母亲观看当地民间老艺人演绎神奇的皮影戏,15岁被吸收到本村宣传队学唱蒲剧、二胡。1971年,考入了侯马文化馆长廉振华老师举办的侯马曲艺团学习演唱河南梆子;1973年转调到侯马文化局副局长廉振华老师举办的侯马皮影团担任戏剧队长;1976年随同廉振华、刘胜炎二位老师赴湖南学习皮影戏。

此后进入颠簸期,1980侯马皮影剧团转型为侯马碗碗腔剧团,她主攻表演小生行当;1984年剧团解体,她调到侯马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后来公司承保,实行责任制,停发工资,经济困难,为了生计,只能忍痛割爱。

无论是1998年承办个体启蒙幼儿园,还是走街串巷上山下乡为老人过寿、小孩满月、婚丧嫁娶演出皮影戏,她都有一个心结:搞起家庭皮影戏。

1999——2009年十年间,以她为主编排了《货郎担》、《蜜蜂计》、《猪八戒背媳妇》、《鹤与龟》,《火烧绵山》、《赵氏孤儿》、《苏三起解》、《大变化》、《小公鸡与狐狸》、《无状案》,加上此前的《大战火龙王》、《桃花计》等,共有十余部皮影小戏。

发生质变飞跃的是2012年,这一年元旦,她荣获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侯马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多年的辛勤付出终于修得了正果。

2015年4月,经廉振华老师推荐,她参加了全国乡土文化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自己创作作品《三打白骨精》、整理改编《昭君出塞》以及唱腔设计音乐,荣获了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她念念不忘的是她的恩师廉振华先生,廉振华先生在当年举办培训班、当文化局副局长时都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在最艰难的时候曾受邀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廉振华收藏秦晋皮影展”,尤其是在不断排戏居民提意见物业阻扰每天胆战心惊的情况下,廉振华先生大力支持在他家排练,而且专门买了一台空调供拍戏用。每谈及此,她的眼眶都泛起红圈。

正是廉振华老师“坚持再坚持”的鼓励,让她苦战,顽强拼搏,咬紧牙关,努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从2009年6月她申请恢复侯马皮影剧团开始,到2010年成立了刘秀珍侯马皮影艺术团,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个人自筹资金购置皮影幕布灯具道具乐器设备,制作舞台,自己在传统碗碗腔的基础上,整理曲谱与设计音乐,改编了皮影戏剧目《三打白骨精》、《蝴蝶梦》、《五花马》、《昭君出塞》、《三忘卖布》,恢复了原皮影剧团《猪八戒背媳妇》、《鹤与龟》,编排了廉振华老师收藏的皮影戏传统武打戏《收五毒》,并承揽了排皮影戏的整个编排工程,自编自导自演自耍皮影戏,自唱各皮影戏中的所有生旦净末丑各行当,成为“一口唱尽千古事,双手操练百万兵”的多面手,而且自己整理各戏的曲谱与设计全剧和碗碗腔音乐,组织与培训学员耍皮影学唱碗碗腔,以及训练乐队练习皮影所有曲谱。

又一场弘扬传承真正侯马碗碗腔皮影戏在自己家里从零开始了。

皮影是中国古老而精美的傀儡戏,它是利用灯光将兽皮雕刻的各种人物雕像、景物映在幕布上演出,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皮影戏始于汉,盛于唐,在影人操纵下经灯光照射,加上配音,成为一种独立的戏曲艺术,千百年来传承不衰。

刘秀珍老人说:“虽然关注我们的人不是很多,但这些文化遗产总会闪耀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舞台上,我们会一直坚持传承下去!”

显而易见,刘秀珍作为侯马碗碗腔皮影戏传承人,已经把侯马碗碗腔皮影戏当做自己生命中的灵魂和担当,为打造侯马真正的非遗皮影戏古老文化品牌,甘愿献出毕生的心血。

“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我的非遗传承梦!”——刘秀珍老人坚定并自豪地说。
庆幸的是,刘秀珍老人的老伴和女儿都支持她的事业。

在现场,看到一家三口同台演出也是一景。

在合影时,刘秀珍老人特意把自己的老伴和女儿叫到一起拍了一张,看得出,她对家人的感激源自心底。

值得刘秀珍老人欣慰的是,她的女儿成为继承自己衣钵的皮影传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开展送戏上门服务,多次送戏下乡公益演出:到光荣院为孤寡老人、到特殊学校为残疾孩子送温暖献爱心,到张少、白店、弯里、宋郭、东阳呈、公园、月季西苑等地开展非遗皮影戏进小区演出,受邀参加运城新绛庙会、临汾尧庙旅游文化节、襄汾唐人居非遗文化节演出,在国家非遗第十个保护日,在侯马市博物馆公益演出皮影戏。

为了弘扬侯马碗碗腔皮影戏,她自己设计的碗碗腔段子,于2013-2014年参加了临汾电视台梨花奖华尧酒戏曲大赛,荣获两届优秀奖,荣获侯马文艺创作三等奖,2015年参加曲沃戏曲大赛荣获三等奖。2015年年参加临汾电视台梨花奖戏曲大赛荣获二等奖。

时近中午,依依惜别。

下午他们要赶录一部上报省文化厅的短片而无暇招待我们,为此,他们特地钻出地下室送到轿车边握着手连连说感谢。

看着瑟瑟寒风中他们孱弱身影,想到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的无悔持守,并且几十年如一日,心中不仅仅是感动还夹杂着些许戚然。

但愿在以后的旅途中有人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愿中华民民族非遗文化的传统瑰宝、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侯马碗碗腔皮影艺术能传承的更广更远!

人民网图说中国运城、临汾网友和侯马碗碗腔皮影艺术团合影留念

刘秀珍边演边唱

人民网图说中国运城版主烽烟、临汾版主镜头观天下和刘秀珍团长交谈

一只鹤,四只手在表演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